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青岛港首次公开亮相。B: 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渐被推广和发现。 C: 只有不断学习积累,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D: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包揽并囊括了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 |
2、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脏物 摇曳 形销骨立 B: 杜决 赦免 惟余莽莽 C: 濡养 游弋 如雷惯耳 D: 筵席 疏懒 顿开茅塞 |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从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组成的选手。(去掉“选手”) B: 目前,“兰州牛肉面”已走向海外并遍布全国,产值近千亿元,成为“中华第一面”。(将“遍布全国”与“走向海外”互换位置) C: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追求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在句末加“的作用”) D: 国家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观点是遏制房价飞速发展的重要结果之一。(将“遏制”改为“阻止”) |
4、 | 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整宿/宿舍 诀别/决心 应和/和谐 嘹亮/潦草 B: 束缚/渊博 烘托/哄骗 黄晕/晕车 遮蔽/宽敞 C: 草垛/跺脚 干燥/急躁 斗笠/莅临 睫毛/轻捷 D: 系绳/联系 萧瑟/严肃 沧海/苍茫 粗犷/空旷 |
5、 | 下列文学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十分典型,他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B: 《简•爱》是法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卧床养病期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最终著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D: 《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通过祥子的变化,作者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
6、 | 结合语境,将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常犯错。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 ①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 ② ,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B: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C: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 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D: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 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
7、 |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伟人的伟大之处, 在于其丰功伟绩, 在于其非凡的人格。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这样的伟人。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伟大作家雨果表达了对这位人类先贤的崇高 ,同时,也发出了对人类社会良知的 。 A: 尽管 也 称赞 呼唤 B: 不仅 更 称赞 呐喊 C: 不仅 更 礼赞 呼唤 D: 尽管 也 礼赞 呐喊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B: 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 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 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翌日(yì) 暇畅(xiá) 妩媚(wǔ) 络绎不绝(yì) B: 灼热(zhuó) 焦炙(zhì) 纤指(qiān) 巍峨壮观(é) C: 俯瞰(hàn) 巉峻(chán) 沟壑(hè) 瞬息万变(shùn) D: 苍穹(qióng) 急湍(tuān) 诺言(ruò) 天衣云锦(jǐn)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失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B: 杭州市政府已经采取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应急减排,加大力度削减机动车、工业、扬尘、燃煤四大类污染排放量,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C: 新一代超低温自动气象站在南极试验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在南极超低温地区开展连续自动气象观测的国家。 D: 毋庸讳言,在大中华地区,香港实行西式政经体制可谓最早,是践行和探索“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试验区。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 1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 2 )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①既克— ②夫大国,难测也— ③望其旗靡— |
雨的四季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 1 )请简要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四季的雨的特点。阅读《雪白》,完成下列各题。
雪 白
王开岭
①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比如雪。
②在我的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物。
③拿什么更美好的形容它呢?它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意境了。
④童年时,我的心里溢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多得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呵……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花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洁白的相濡以沫的覆护。
⑤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大雪。有时连续着,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节,很令人鼓舞和感动。不知如今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的雪吗?
⑥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
⑦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雪花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化妆品),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们全笑了,连戴眼镜的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出了声……不久,她因家贫便辍了学。
⑧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是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⑨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儿的雪。
⑩在我所有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最难忘的一个。也是最伤感的一个。
⑪要知道当时穷人家的女儿是用不起雪花膏的。美丽得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⑫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⑬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⑭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甚至有了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⑮偶尔碰上一回,那可是怎样的情景啊——稀稀落落粉针或粉末状的碎厘—笾鲑老人凋谢的白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盟趟殒了。
⑯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是死去的雪。
⑰衰败的迹象即这个时候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地温的爬升,空气的浮躁,河流、树木和鸟的稀少……
⑱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⑲地球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
⑳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哀怨的眼睛,那些威胁它的莫名的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已经流逝和几要逝去的东西,比如重年,雪,自然和本色……
(选自《青年博览》2014年4月上半月刊,有删改)
( 1 )文章第①段写道“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通读全文,说说“感念”和“思痛”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 2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3 )第⑩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 )如何理解第⑩段画直线句子的含义。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
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⑴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⑵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姓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