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重庆市武隆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行将远去的一年,有些变化值得铭刻,有些 期待理顺,有些 需要调整,有些 亟待净化,从今天起,让我们在冷静中回顾2017,展望拼搏奋进的前行之路。

A: 状态 生态 心态
B: 心态 状态 生态
C: 生态 心态 状态
D: 状态 心态 生态
2、

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

A: 晕眩(xuàn) 呆滞(zhì) 喃喃(nán) 座锅(zuò)
B: 沉浸(jìn) 鼓囊(nānɡ) 吮吸(yǔn) 涮净(shuàn)
C: 情不自禁(jīn) 大襟(jīn) 愠色(wēn) 皱巴巴(zhòu)
D: 踉跄(liànɡ qiànɡ) 蓦地(mò) 气势汹汹(xiōnɡ) 宛如(wǎn)
3、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陨落”“消失”“愿意”“勾当”都是动词。
B: “雨后春笋”“感谢生命”“提纲挈领”“非常坚强”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文博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要在中国找文化投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就到文博来’的市场氛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文博会形成氛围”。
D: “《特警力量》的收视率再创新高,是因为它不仅让观众目睹了特警战士的风采,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名著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 《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

①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③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

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这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划线词属于方位名词)
C: “家父”、“家慈”是敬辞,“高龄”、“赐教”是谦辞。
D: 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如“父亲”和“爸爸”,前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鲜(yán) 肆(nuè) 愧(nǎn) 前后继(pū)
B: 蠢(yú) 能(chěng) 干(hé) 疾风草(jìng)
C: 狡(xiá) 冤(wǎng) 附(hè) 冥思想(xiá)
D: 羞(qiè) 席(yàn) 勇(sǒng) 神采奕(yì)
8、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守(kè) 悟(shěng) 辨伪去(wàng)
B: 杀(mǒ) 如(pì) 疲惫不(kān)
C: 伤(zhòng) 严(jǐn) 腐草为(yíng)
D: 词(dùn) 粉(chá) 扭作态(niē)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
B: 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
D: “汝亦知射乎?”表现了陈尧咨诚恳相问的态度。
10、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并(tì) 到(xiù) 盖(fù) 花(ruì)
B: 斜(qí) 告(dǎo) 烦(mèn) 亭(tínɡ)
C: 笑(nì) 沐(yù) 菡(dàn) 徘(huái)
D: 妹(zǐ) 繁(yán) 拦(zhē) 花(bà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 完成下面题目。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 1 )《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2 )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是发笑。

——节选自明朝 江盈科 《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的客舍。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 1 )解释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鼠何老虫了________ ②惊错欲 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城中安得有此兽?

( 3 )作者“徐而思之”后“发笑”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1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2 )选文开头一句属于什么描写?除了交代时间外,还有什么作用?

( 3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里划线的“探”字能不能换成“踩”字。为什么?

( 4 )“我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5 )这段文字两次写我的哭泣,请简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不同情感。

阅读答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 1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 2 )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 3 )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 4 )“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5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 6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 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 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段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请先品读一下满文军的《懂你》: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 ,其实我懂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完整。
②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③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