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200公里处。 A: 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B: 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是盼望而已。 C: 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 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压轴(zhú) 证券(quàn) 叱咤风云(zhà) B: 菜畦(qí) 讪笑(shàn) 果脯(fǔ) 爱憎分明(zēng) C: 姊妹(zǐ) 抖擞(sǒu) 嫉妒(jì) 提纲挈领(qiè) D: 颓唐(tuí) 恬静(tián) 棱角(líng) 扣人心弦(xián) |
3、 | 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 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位同乡下不了台,便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 B: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C: 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D: 我们法国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
5、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C: 如果 就 只有 才 D: 因为 所以 不但 而且 |
6、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国工匠”李万君参与填补了国内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不愧为 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B: 对于这场备受瞩目的访问,英国各界正精心准备、翘首以待: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今年是英中关系发展的“黄金年”。 C: 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养育人类的地球忍辱负重 , 也使不少国家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本次会议非常重要。 D: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面对群英荟萃的听众席,主席再次深刻阐述互联互通,分享真知灼见。 |
7、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巨人三传”又被成为“三大英雄传”。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
8、 | 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臃肿 迸贱 盘虬卧龙 相得益彰 B: 褶皱 干瘪 鼠目寸光 龙吟凤秽 C: 阴晦 羁绊 迥乎不同 引颈受戮 D: 抽噎 谀词 惟妙惟肖 眼花潦乱 |
9、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______;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______;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______。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A: 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 B: 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徽风拂面 C: 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 D: 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颐(yí)和园 停滞(zhì) 众目睽(kuí)睽 B: 运载(zǎi) 虚妄(wàng) 豁(huó)然贯通 C: 譬(pì)如 步骤(zhóu) 恪(gè)尽职守 D: 塾(shú)师 关卡(kǎ) 腐草为萤(yíng)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唐•高适 ( 2 )《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3 )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
《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 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 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横柯上蔽:树木 D: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 2 )翻译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 )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 4 )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 )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吗?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昊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跌宕自喜”。“跌宕自喜”是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跌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的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而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而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而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而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而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糅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好看,一则曰:好玩。
( 1 )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划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名人墙
王伟华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
(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 1 )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________→哥②________,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________,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 2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 3 )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第③和⑧段画线句子中词语的表达效果。①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②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 4 )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都有一缕最想守住的阳光,守住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你的世界永远春暖
花开。请以“守住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