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扬州市翠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走投无路 德高望重 甘败下风 沧海桑田
B: 骇人听闻 坦荡如砥 相得益彰 穿流不息
C: 眼花缭乱 粗制烂造 正襟危坐 坚如磐石
D: 锲而不舍 惹是生非 无可置疑 广袤无垠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打造和谐校园,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友爱,相敬如宾
B: 春晚舞台上,蔡明那幽默滑稽的语言表达,令人忍俊不禁
C: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 , 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是国家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通过阅读名著,使我的语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D: 能否培育文明家风,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增强中国人骨气。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外资企业积极响应中国政府脱贫攻坚的号召,调整企业社会责任,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取得显著成绩。
B: 不管是环境污染治理,还是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天的中国正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C: 有诚信的土壤来涵养,有求真求实的阳光雨露来浇灌,中国科技界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中国才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D: 我国将完善带薪休假,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安排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
5、

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6、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B: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被黑旋风李逵相救,才保住性命。
C: 孙悟空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丹,十万天兵天将也拿他无可奈何。
D: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虽贪图小利,但心地善良,在贾府人亡势危之时,是她搭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写出一片萧索的秋景,衬托出了游子内心的悲哀
B: “小桥流水人家”显得非常安逸、悠闲,这种安闲其实反衬了游子的无助、孤寂、伤感。
C: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说天晚了,远在天边的妻子想念着游人,想得肝肠寸断。
D: 作者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异乡游子的悲凉、孤寂的心情。
8、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素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①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

②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③内蕴于文化现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

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②③①④
9、下列词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耳(bàn) (kàng)奋 (xiān)为人知
B: 花(fǔ) 脑(suǐ) 回环(qū)折
C: 脸(jiá) (qiú)劲 (qián)心贯注
D: 阴(mái) 归(shěng) (chì)咤风云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野草》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 叶圣陶,原名叶绍钩,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C: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拓展阅读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 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 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2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媵人持沃灌(热水)
B: 白玉之环(腰间)
C: 邴原少(丧父变成孤儿)
D: 凡学者(能够)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烨若神人 师恻
B: 足肤皲裂不知 过书舍
C: 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一冬
D: 余缊袍敝衣处其间 一羡其不孤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4 )我们可以分别从甲文和乙文中学到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 1 )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 2 )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①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②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 3 )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 段和 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 4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 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 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阅读《夏夜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完成下列各题。

①街角处新开了一家鲜花店,我每晚遛弯儿回来都要经过那里。

②上个月,朋友从香港过来,送了我一只紫罗兰纹理的花瓶,非常漂亮。于是从那一天起,晚上遛弯回来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到花店中转转,郁金香、桔梗、康乃馨、太阳花、海芋,黄菊,每次都随心所欲地买些不同的花,唯一不变的,是每次花束中必有一枝百合。在我的感觉里,素淡清雅的百合花有着其它花种所没有的纯洁与安静。店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嗓门儿很大,喜欢穿纯棉的碎花衣服,每天像只巨型蝴蝶般在花丛中穿来穿去。我曾想,这样的人也只能是卖卖花而已。

③一天晚上,已经快十点了。虽然晚了些,可路过花店时,我还是走了进去。我随手伸向花架上仅有的一只百合花时,胖女人忽然就拉了一下我的胳膊,一脸歉意地说:“妹子,今天就剩这一枝百合了,换枝别的吧。”我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心底忽然涌起一股怨气。我清楚地记得,前些天也有这么一次,明明花架上还有一枝百合花,胖女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我。

④“为什么我不能要这枝花?”我轻声质问着。

⑤“不为什么,换个别的吧,妹子,店里除了这枝花,别的你随便挑,我给你打8折还不行吗?”胖女人语气决绝。“不行,我就要这枝。”我的犟脾气也上来了。“这枝有人要了。”“骗谁呢,都十点多了,谁会订了花这么晚了还不来拿?”正争执着,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大姐,今天还有要处理的花吗?”男人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给人的感觉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⑥“有的,有的”,胖女人的脸瞬间绽放成一朵硕大的秋菊。

⑦我正想争辩两句,忽然感觉一只胖手在花案下捅了我一下,抬头看时,胖女人正冲我眼色,示意我不要说话。“兄弟,稍等呵”,胖女人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的拿起那枝百合,又从花束中抽出两枝玫瑰两枝勿忘我和几枝满天星,用粉色的手揉纸简单一包,递给了男人。

⑧男人接过来,说了声“谢谢”,递给胖女人10块钱。胖女人接过钱,拉开抽屉,拿出5块钱来递给男人,男人再次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⑨我狐疑地问“你为什么赔钱卖给他?”我知道男人拿走的那束花,进价也不止5块钱。

⑩“赔点就赔点儿吧,这兄弟挺不容易的,孩子才三岁,媳妇得的是乳腺癌,晚期。”胖女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男人的媳妇一定非常喜欢百合吧,”我定定地看着胖女人的脸,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那张胖嘟嘟的脸竟是如此的可爱。

⑪“是啊,他说他媳妇特别喜欢百合,可是,这花太贵了,他们消费不起。于是我告诉他,每晚10点以后我会选出一些影响第二天销售的花以极便宜的价格处理掉。”

⑫“于是,每天的最后一枝百合花便成了非卖品,你宁肯5块钱一束卖给他也不肯25块钱一束卖给我?!”我笑眯眯地瞅着胖女人,脸上写满了一种叫做敬意的东西。

⑬胖女人哈哈大笑,露出了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得了这样的病,那女人一定很痛苦,咱也没什么本事,帮不上什么大忙,送束花,只当捐给她一份好心情吧。”

⑭我的心,忽然就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

⑮许多时候,对于身处困境中的人来说,最好的同情便是尊重。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胖女人却懂得,在施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去维护一对年轻夫妇自尊的心,让他们在受施的同时也能笑起来。

⑯我忽然觉得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

⑰因为那个夜晚,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馨香了一颗麻木的心,那份不经意间透出的陌生的善良与关爱,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对病痛中的夫妻,同时也必将汩汩地润泽着这个世界。

( 1 )选文中围绕“百合花”与“胖女人”叙述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故事,一波三折。阅读选文,补全下面表格。

主要情节

“我”对胖女人的感情

“我”经常去花店买百合花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怨气

③________

狐疑

胖女人告诉“我”卖男人百合花的真相

④________


( 2 )第②段画线句子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品味选文第⑯段划线词语,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我认为女人的行为是“最美丽的善举”?
( 4 )赏析选文第⑥线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5 )题目《夏夜里的最后一枝百合花》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伊始,疫情如火,燃我中华大地。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自古就不缺乏为民请命的人、大济苍生的人。面对疫情,无数医疗卫生工作者选择最美“逆行”;面对疫情,无数交警、保安选择风雪守候;面对疫情无数平凡的人选择默默居家祈祷……奉献、守候、担当、信念、勇敢、祝福……这些美好的代名词如春天里最美的花,在祖国的各个角落绽放!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疫情,你也一定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选择与坚守……

要求:①以“面对疫情,我选择 ”为题。

②补充题目空缺部分再作文。

③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坠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