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唐山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初春的黄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的好季节。
B: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 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D: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2、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选文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浩大声势和结果,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
B: “真假结合,虚实相生”是《桃花源记》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
C: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生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D: 《捕蛇者说》中“蒋氏”与作者的谈话是全文最为华彩的章节,通过蒋氏之口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3、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 某些国家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D: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文中作者对责任和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
B: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屈原的《离骚》、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些都是有名的爱国诗词。
C: 课文《老王》中,杨绛通过刻画老王的“苦”和“悲”的特点,最终表达了自己对老王的愧作之情。
D: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里,作者张中行通过几件事着重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特点。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世上有一种情最伟大,就算斗转星移、海枯石烂也不动摇,这便是情亲。
B: 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 , 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C: 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 领略这秀美的湖光山色。
D: 被连绵秋雨浸湿了的林荫路,在颤巍巍的白杨树下舒展着,伸向远方,而满地是行将就木的枯草,在风中瑟瑟作抖。
6、先选出汉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轻盈 嶙峋 牟取 陈词乱调
B: 推崇 繁衍 静mì 龙吟凤哕
C: 尴尬 湍急 è运 一愁莫展
D: 宽恕 站道 和煦 红装素裹。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华美靡丽的风格,可以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在此等文章里,很难找到一两行朴质自然的句子,最______________指物直称其名,最怕句子补质无华。苏东坡称这种炫耀______________的文章里构句用字各自为政,置全篇效果于不顾,如演戏开场日,项臂各挂华丽珠宝的老妪一样。


A: 所谓忌讳浮华
B: 不是忌讳浮华
C: 不是禁忌奢侈
D: 所谓禁忌奢侈
8、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 ,建筑后边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9、

下列作家、作品及内容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B: 《我的母亲》——《胡适自传》——胡适——母亲
C: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晋朝人
D: 《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藤野先生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提纲 发祥地 别出新裁 大海里捞针
B: 渎职 敲竹杠 步履为艰 快刀斩乱麻
C: 幅员 开倒车 察言观色 礼轻情意重
D: 忖度 破天荒 声名雀起 人不可貌相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 1 )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树阴满地、___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2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官周忱

【明】焦兹

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日:“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挞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挚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④挞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刺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o):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活之/无路
B: 举朝/仓皇失措
C: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 说/田间事甚悉
( 2 )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

①使吏抱成读之 ________

朝仓皇无措 ________

敌之因粮于我也 ________

④始知为巡抚,叩头罪 ________

( 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②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 4 )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莫言的《我的母亲》,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使我终生难忘。

④我记忆中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上!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我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着我,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⑦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地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⑧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⑨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但是,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分配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⑩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添油加醋,还会投母亲所好,编一些情节。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母亲,连姐姐、婶婶、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会说:“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民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选自莫言《讲故事的人》,有删节)

( 1 )作者在③④⑤三段中分别用了“最痛苦”、“最深刻”、“最后悔”三个短语来评价这三件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 2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 3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①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②说说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

阅读文章第⑥段,请简要分析文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的“他”的境遇的相同之处,以及两人面对相似的境遇不同的人生态度。

现代文阅读

远去的年画

毛海红

①大寒将至,一个古老的节日正缓步走来。想起年,自然想起它的一些标志:穿新衣、贴对联……甚至,想起了已经远去多年的年画。

②旧时,中午放学匆匆吃一口饭,就踩着嘎吱嘎吱的雪,来到新华书店。不是为了买本书,而是为了看年画。书店的天棚上,钉了一排排细绳,绳上别着一幅幅年画,一字排开,每张年画上标着号码、价格。我矮小的身影,在仰脸看画的人群中问,拥挤不堪,脚下无根。画的价格是一角几分,还有两角的,最贵的要三角八分。

③年画有山水、草木、人物、古代故事、四大名著、民间传说……我喜欢松鹤延年,松针深绿,仙鹤洁白安详。我也喜欢披绿袍,鬓须飘然,手握偃月刀的关公,千里走单骑……我更喜欢财神宽大突出的额头,门神秦琼敬德的威严。

④就要过年了,无论日子怎样,每家都要买几张年画,给老墙涂点胭脂,给日子加点香气。其实,老屋的西墙都是满的,垛着被褥。地下的西墙是一溜木柜,木柜上是一排大镜子。一般年画都贴在东墙、北墙。买年画时,心里要思忖自家房子的高低,墙面的大致面积。买大了,有点喧宾夺主;买小了,又显得小家子气。选择什么样的年画,选热闹的,还是清雅的,随人心而定,但亮堂喜庆绝对是主题。

⑤过了腊月小年,扫一年的尘土。老屋的犄角旮旯都要彻底清扫,盆盆罐罐也要擦拭一新。用报纸糊墙糊棚,然后就是贴年画,一个人在远处指挥,往左往右,角低角高,年画要贴得周正大方,就像一家人的日子,年画贴毕,家人远视,不觉啧啧称赞,环顾一周,顿觉老屋焕然一新,明亮贴润,喜庆无比,心也开了几扇窗。

⑥一般情况,土炕的东墙粘贴《西厢记》《岳飞传》《红楼梦》等一些成幅的年画。人坐在炕上,眯起眼睛欣赏古者的故事,就像看见遥远的过去,家国的坎坷,日子的美好,懂得加倍珍惜。北墙上贴一张大幅的《松鹤延年》,淡雅古朴,意蕴悠长,两侧有苍劲的对联:云鹤千年寿,苍松万古青。阳光的脚步在老座钟的滴答声里慢慢挪移,或夜里烛光灼灼,映亮墙上的年画,人心里会漾起一份美好。

⑦到了年三十儿,早起要贴对联、福字,门扇上贴上“秦琼敬德”,小门贴“出入平安”,猪圈上是“肥猪满圈”,鸡窝上是“金鸡满架”,仓房的墙垛上是“五谷丰登”,水缸上贴“源远流长”,院子里扯上五彩的三角小旗,色彩缤纷,有风吹过,沙沙作响。还要立起灯笼杆,挂上红灯笔,风里摇曳。你站在老屋远眺,会看见:云朵是天空的年画,植物是大地的年画,我们是人世的年画。

⑧不知何时,年画走远了,成了影影绰绰的背影,就像我们初来尘世的一些美好,再也找不到,只留怅然……年根近了,在越来越淡的年味里,想起那些远去的年画,还有热闹远去的往昔,和心里永远不能遗忘的美好。

(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完成图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我矮小的身影,挤在仰脸看画的人群中间,拥挤不堪,脚下无根。”(品析“挤”字的表达效果。)

②“人坐在炕上,眯起眼睛欣赏古老的故事。”(结合画线词揣摩人物心理。)

( 3 )文中第4段说:“无论日子怎样,每家都要买几张年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作者的记忆深处年画受欢迎的原因。
( 4 )年节将至,请你也为家里挑选一幅年画,并说明理由。

A B C

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

( 5 )“远去的年画”在文中反复出现,远去的仅仅是年画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坚定前行,是青年应有的姿态。疲惫时,咬牙行走,会让您学会坚持;痛苦时,含泪前进,会让你收获坚强;开心时,需要你微笑着继续奔跑;孤独时,需要我们携手一起向前……

根据你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半月缺que””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