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成都市大邑县晋原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C: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D: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2、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时,热气和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②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③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④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帖着水面,慢慢飘去。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3、下面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愧怍 狂澜 海市唇楼 气冲斗牛
B: 蔚篮 班斓 血气方刚 怏怏不乐
C: 镶嵌 字帖 微不足道 姗姗来迟
D: 闲睱 烦琐 大庭广重 沥尽心血
4、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bì)益 找(chá) (quán)释 (líng)峋
B: (chōng)憬 折 (dié) (shā)车 (mú)样
C: (shà)眼 瑕(cī) 反(chú) 徘(huí)
D: (chóu)躇 (zèng)亮 一(dá)纸票 半明半(wèi)
5、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90后的求职者,要求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而且往往见异思迁
B: 据说这种“章光101”神药,能让你的头发由“不毛之地”变得乌黑发亮。
C: 车展上,漂亮的模特,华美的装饰,簇新的车辆,让人头晕目眩
D: 许多人看到老人摔倒不扶,并非麻木不仁 , 而是心存疑虑,担心引起误会。
6、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 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D: “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B: 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魅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人类社会前进。
C: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D: 通过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使市民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答谢中书书》即是出于此中的名篇。
B: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C: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主要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内心的悲凉。
D: “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齐叔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比喻隐居不仕。
9、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澎湃 沥尽心血 深误痛绝 浩浩荡荡
B: 榜样 大庭广众 颠沛流离 悔人不倦
C: 祈祷 以身作则 悲天悯人 忍俊不禁
D: 烦躁 精疲力揭 语无轮次 小心翼翼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中,不少部门推出新举措,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 盐通高铁开工,预示盐城将真正融入上海经济圈,这是当前老百姓炙手可热的话题。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泄露门”事件警示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安全隐患。
D: 央视举办的《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节目,对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功不可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诗中“驱将”的意思是________,“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________的心理。
( 2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既是讽喻诗,又是叙事诗,它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心”、“牵”几个简洁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官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翩翩”本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恶。
D: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衣冠 服:穿戴。
B: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私:偏爱。
C: 能谤讥于市朝市 朝:公共场合。
D: 时时而进 间:间接。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3 )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 1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细菌发电。
B: 本文第②段至第④段采用时间顺序,因为这几段运用了好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C: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用盐代替糖。
D: 本文语言平实而准确。例如,第③段中的“仅”字从数量上准确地表明了建细菌发电站需要的原料很少。
( 2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④段主要说明内容是: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B: 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种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
C: 据本文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得知,英国科学家在利用细菌发电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最大。
D: 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 3 )请根据本文,说说利用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除了细菌发电,你还知道哪些发电方式?至少说出两种。

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文后题目。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有删改)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③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④假如他生在古周、大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做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做着悲壮的酬唱。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渐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付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看那墨迹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不管什么人,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居、自傲。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斗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寿终成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诸葛亮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
  ⑦我在祠中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一会儿,他还是那样,目光泉水般的明净,手中的羽扇轻轻抬起,一动也不动。

( 1 )作者游览武侯祠,边观赏边思考。请你阅读②—⑤段,按照作者的游踪完成下表。

作者游览的地点作者看或做的作者的感想
庙门前驻足观赏
默对武侯雕像,追想武侯历史
天井式的院落中受到庄严的召唤

( 2 )请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填一个能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转折复句。

( 3 )选文第①段写道:“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崇敬、遗憾、思考的各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 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

请以 “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别了秋,忘记那容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