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云霄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春》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态度。
B: 《春风》写了北国的春风,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国春分的粗犷、豪迈的特色,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C: 余秋雨,当代作家,台湾著名诗人。诗歌《当我死时》就是他的作品。
D: 诗歌《黄河颂》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光未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的一生,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风景。
B: 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C: 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 , 谁也没法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 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璃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到改革开放。
D: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 《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D: 《水浒传》中,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吴用等人劫去。
5、“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 )
A: 《王风·黍离》
B: 《小雅·鹿鸣》
C: 《小雅·采薇》
D: 《卫风·氓》
6、下面情境下,你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值清明,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今年,哈市推出了“植树祭故人”、“音乐祭悼”、“鲜花换纸钱”、“天堂短信”等祭奠方式,市民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文明祭扫,而你的爸妈还要沿袭旧习,到路边烧纸钱。

A: 爸,妈,你们别再搞这种封建活动好不好啊?
B: 爸,妈,咱们追思先人可以,但也不能不讲功德啊,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C: 追思先人无可厚非,但作为文明公民,我们也应该移风易俗,选择文明祭扫的方式,这样,一可以追思先人,二又响应了政府号召,你们说对不对啊?
D: 爸,妈,今年清明节,咱们换种祭扫方式好不好?比如天堂短信,又文明,又能传递思念,你们看行吗?
7、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原题为“旧事重提”。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B: 《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记述了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的丑行,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大力宣扬了封建孝道。
D: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史记》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8、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其人视端容( )
A: 平静
B: 无声
C: 冷静
( 2 )能以寸之木( )
A: 半径
B: 直径
C: 直
9、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车迟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B: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当上了船长,出外航海。他的手下图谋不轨,关押他并弃他在一块不知名的陆地上,这块陆地就是他后来游历的慧骃国。
C: 《范爱农》一文中的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在对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持不同意见。
D: 《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10、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褓(qiáng) 以谏故(shuò) 渎(xiè) 重蹈覆(ché)
B: 旁(wù) 留之际(mí) 艋(zhà) 强不舍(guā)
C: 诹(zōu) 怒不可(è) 妖(ráo) 一黄土(póu)
D: 碍(zhì) 尽职守(kè) 田 (pǔ) 气吞牛(dóu)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指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________。
( 2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 1 )下列文句中对划线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撒盐空中差可(相比)
B: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C: 去后至(才)
D: 相而去(委托)
( 2 )下列划线字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太丘舍
B: 与人
C: 俄而雪
D: 白雪纷纷所似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段(一)中两句咏雪句子,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比较满意。
B: 文段(一)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 文段(二)中“友人惭”的原因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 文段(二)中故事发展如下: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元方据理驳斥友人;高潮:友人日中不至乃去: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 4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5 )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太阳每天都不辞辛劳地升起

放弃自己该做的事,就是败北。不可轻言放弃。太阳每天都升起。无论阴天雨天,不论冬天夏天,日复一日,太阳都升起来。这是宇宙的法则,是道理。

人生也是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天,这是道理。能忍受得起这样反复的人才会获得最终的胜利。不论今天如何,人生的胜负是以一生来决定的。棒球也是打了九局才分胜负的,任何事的胜负不到最后谁也不清楚,不是一开始便决定的。英语当中也有这样的谚语:“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好。”

因此,要在困苦中求前进。以前曾经说过我在写《我的人生观》这本书时的事。

1970年,学会正处于受攻击的风暴当中。我也身患肺炎,发着三十八九度的高烧。但是在那段日子,无论如何,每天不忘写稿。一边头上绑着冰袋,一边写下一张张稿子。

有人说:“既然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写呢?”

我回答说:“写了一张就有一张,写了两张就有两张,不写就什么都没有。再少也要前进,不挑战不行。一天里总想要做些什么。”

写一张就记一画,写两张就再添一笔,用画“正”字来作记录。就这样直到完稿,那段日子令我难以忘怀。记录“正”字的纸已经交给我的长子,当作传家宝。

总之,就是要“不败”、“自强”。不要有依赖他人的恶习和推卸责任的卑怯、软弱想法。只会怨恨、羡慕别人,自己成为这样可悲的人,就像被云层遮蔽的太阳。

将一切烦恼当作成长的跳板,沉着忍耐,以“有朝一日”来勉励自己前进。默默地吃苦耐劳,在自己应走的轨道上前进。

你们都是“太阳”。自己本身就是“太阳”,首先要有这样的决心,就算目前有任何烦恼,只要自己是太阳,“早晨”一定会到来,“晴朗”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春天”一定会到来。

( 1 )“放弃自己该做的事,就是败北。不可轻言放弃。”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是你该做的?

( 2 )“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好。”作者借这则英语谚语来阐述什么观点?

( 3 )池田大作在文中说“再少也要前进,不挑战不行”,可以让人联想到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的什么观点?

( 4 )作者认为人生尽全力度过每一天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 5 )标题“太阳每天都不辞辛劳地升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6 )这篇文章和《走一步,再走一步》都是用亲身经历阐述人生哲理,读过这两篇文章后你将怎样激励自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地的声音

向迅

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就是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不断地传诵出。

——唧——唧——啾——啾——

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

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更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像是从天上落下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既做绿化树的围栏又充作了坐骑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一啾—一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

——是大地的声音。

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 1 )请概括1-4段虫鸣声有何特点?
( 2 )围绕虫鸣声,作者的情感主要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3 )画线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一点并分析。
( 4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11段在文中的作用?
( 5 )文章多处描写虫鸣之声,能否把标题改为“虫鸣之声”?结合原文分析原因。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聊天,却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

在本卷“现代文阅读(二)”中,一声“嘿,邻居”,一组“中国邻里关系调查”数据,或许会引起我们对邻里关系的关注,触发我们对邻里关系的深思。

请就“邻里关系”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提示】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结合调查报告,选择特定对象(如家长、社区负责人等)写一封信,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可以就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殇▓总是形成了才知道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