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染 蔓延 玲珑 俯仰生姿 B: 堆叠 映衬 毗邻 浮光略影 C: 庸俗 景致 攀登 安静闲适 D: 墙壁 阅厉 雷同 珠光宝气 |
2、 |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随着娄底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使这座美丽的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B: 要避免年轻人不“啃老”,首先是他自己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C: 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 D: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
3、 |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_________。 ①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 ④②①③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
4、 | 下列词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畸形(jī) 拂晓(fó) 骇人听闻(hài) 引吭高歌(háng) C: 湖泊(bó) 瓦砾(lì) 屏气凝神(bǐng) 苦心孤诣(yì) D: 污秽(huì) 冗杂(rǒng) 浑身解数(xiè) 咬文嚼字(jué) |
5、 | 请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中学生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所以能丰富感情。B: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C: 最近深圳市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D: 深圳的冬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北方游客慕名前来。 |
6、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休憩(qì) 物外之趣 鹤唳云端(lìn) 沟壑 B: 洗濯(zhuó) 可望不可及 碌碌终生(lù) 玷污 C: 堕落(duò)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tī) 苦熬 D: 雏形(chú) 险象叠生 得失之患(huàn) 厄运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当校长做完关于开学工作的报告后,我们不谋而合地鼓起掌来。B: 他讲的故事风趣而幽默,逗得听众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C: 课题组不耻下问 , 向富有经验的老专家请教,终于使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 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
8、 | 下列译字有误一项是( ) A: 又义兴水中有蛟 又,另外。 B: 并皆暴犯百姓 并,一起 C: 蛟或浮或没: 或,有的人 D: 朝闻夕死: 朝:早晨 |
9、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 我才疏学浅,怎么能当学习委员呢?(解说:这句话中的谦辞“才疏学浅”使用正确。) C: 摄影要记录内心的声音,不要背上包袱。(解说:这句话用了“包袱”的引申义。) D: 回来、能够、愿意、佩服( 解说:这四个词都是动词。) |
10、 | 周末,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小风拒绝了,他说自己不想成为( ) A: 秋风客 B: 老生儿 C: 捉刀人 D: 墙头草 |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2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相委而去 入门不顾 (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 元方入/门不顾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 4 )“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
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尔歌唱?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来发出声音的昆虫也差不多。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也有的昆虫为了自娱、求偶、庆祝欢乐、庆祝明媚的阳光而歌唱。这些昆虫中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作声。
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哀鸣,还是在欢歌。
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手帕
①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②“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③“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④“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
⑥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⑦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⑧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⑨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⑩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 1 )母亲回忆了哪两件有关手帕的事?生活中那无处不在的“一”定然也曾让你或惊喜、或感动、或深思、或振奋……
请以“那一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600字以上,书写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