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台州市黄岩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禅师 给予 瞥见 佝偻
B: 广袤 要决 妥当 坍塌
C: 津怀 制裁 宽宥 困厄
D: 窗灵 亵渎 麾下 驰骋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临行时,母亲倚门( qiáo) 首的殷殷期盼,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绊和不竭的动力。
B: 黄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fǔ)育了华夏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C: 名著中住着有趣的灵魂,读之能使狭(ài)的心胸变得开阔,干枯的心灵变得丰泽。
D: 面对人生的险峰,我们是半途而废做(nuò)夫,还是迎难而上做勇者?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C: 导演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他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者阎肃。
D: “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4、选词填空。

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________的美景。( )

A: 美丽
B: 奇丽
C: 艳丽
D: 绚丽
5、

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 “二十三年”,指刘禹锡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 “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 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 “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6、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澄/车 职/铢两悉
B: 记/或/不容发
C: 脑/羁/顿开茅
D: 蓄/立 带/而不舍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的称为“快递小哥”。
C: 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8、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提玉龙xié
塞上燕zhǐ

B: 车马xuān
相与huán

C: 润如
一帆xuán

D: 人在天
胜烟柳jué

9、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咱俩__子的工资加在一起,不足一百多块钱,要维持老少五__人的开支,相当拮据。(《书刊报••母亲的酒》2012年2月13日第10版)
B: 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他的表演更是让在座的评委们技惊四座。(2011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第4套“中国文艺”栏目字幕)
C: 京广高铁将于12月26日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的最快运营时间从现在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8小时左右。(《盐城晚报》2012年12月26日头版)
D: 珠三角河网密布,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舟船息息相关,固然这里“龙舟文化”群众基础深厚、制造技艺高超也就不难理解了,(《光明日报》2012年6月22日第4版)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汹(yǒng) 风骚(sāo) 成吉思(hàn)
B: 哑(sī) 婷(pīn) 鲜(yán) 一代天(jiāo)
C: 喃(ní) 冠(miǎn) 飘(yì) 顿失滔(tāo)
D: 发(bò) 望(níng) 忧戚(qī) 惟余莽(mǎ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 2 )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什么作用?

( 3 )“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阅读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三十而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________

疏食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温习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友共聚是快乐的事情,心胸开阔才是君子之风。
B: 孔子认为“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C: 孔子提醒我们对于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要能辨别真伪,对于不同的意见要能做到“耳顺”,即忽视它,坚持自己的看法。
D: 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之所求,但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应取,所以对那些不以道义而得到的财富,孔子视为浮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书法的来龙去脉

书法从仓顿造字以来,由书而至书法,上下达几千年。

这期间,无论是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大篆),还是秦、汉的小篆、隶书,基本上是从象形进化到抽象笔画结构的过程。隶书出现时,字形的演化已经进入完成时期。

生活应用上的需要,毛笔等书写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纸张得以发明和使用,使得书写的方便性快速提升,这时“草行楷”应运而生。

魏晋时期,广大士人不再倾心仕途,而是“越明教而任自然”,才出现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王羲之是公认的最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代至今,我们现在的字形、风格就是王羲之那个时候形成的。

唐代有唐代的使命,唐人在楷书和草书方面不让古人,直达巅峰。出现了以颜真卿柳公权与张旭、怀素为代表的法度严谨的大书法家,成为后人追摹的偶像。

宋人传承了唐代文化余韵,在意态上自由发挥,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不刻意讲究法度,而是以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尚意书风。

元明清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像赵盂頫、鲜于枢、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术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

若把中国书法史比作一条历史长河,王羲之、颜真卿这些经典书法家及其作品相当于这条河流的源头,后世无论哪个朝代都无法绕开这些经典,只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形成了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即所谓“流”,学习“流”永远难以超越“流”,而欲取法乎上,还必须回到“源”中去寻找智慧。

( 1 )“草行楷”应运而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 2 )选文中书法的“源”与“流”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学好书法应怎样做?
( 3 )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术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 3 )分析第④段“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一句中“必然”一词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二:

请将“最美不过………….”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痛彻心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