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蓟县渔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
B: 对于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鲁迅先生也曾不以为意
C: 电影《流浪地球》的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扣人心弦。
D: 小丹的父母三年前外出打工,至今杳无消息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 枯萎 干涸 堕落
B: 枯黄 干涸 堕落
C: 枯萎 干旱 陨落
D: 枯黄 干旱 陨落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删去“不要”)
B: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C: 2009年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内行动、境外指挥,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将“境外指挥”与“境内行动”互换位置)
D: 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将“和”改为“等”)
4、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跑、扩大、能够、优雅、应该、起来”这些词语均为动词。
B: 在“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一句中,“满腔热忱”为褒义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为中性词。
C: “我、他们、自己”这些词语是人称代词,“那里、各、每”这些词是指示代词。
D: 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一句中,“热烈”一词是“兴奋激动”的意思。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 , 我心里隐隐作痛。
B: 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 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 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6、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散文《生死场》《呼兰河传》。
D: 《卖油翁》是北宋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写,文章选自《归田录》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尉果广
B: 恢志士之气
C: 稍稍宾客其父
D: 无案牍之劳形
8、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丑态必露 虚怀若谷 捉襟见肘 轻而易举
B: 当人不让 煞有介事 劳师动众 想入霏霏
C: 堂而皇之 顾影自怜 暄嚣一时 魂牵梦萦
D: 面目全非 正襟危坐 心无旁骛 略施小计
9、选出与原文一致的一项( )
A: 同舍生皆披绮绣
B: 余则緼袍蔽衣处其间
C: 戴朱缨宝饰之帽
D: 足肤军裂而不知
10、下面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破/山河/在
B: 折戟/沉沙/铁未销
C: 天接云涛/连晓雾
D: 甲光/向日金/鳞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宗(乾隆皇帝)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颇惬圣意。又令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农夫阅竟,奏曰:“满朝皆忠臣。”上问何以知之。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上大噱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 ①噱(jué):笑。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又令视随扈诸臣 寻:________ 徧: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
B: 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
C: 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
D: 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人要“成人”,就应当“仁”。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的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的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②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jī)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的开始。“冠礼”的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

③礼有“礼仪”与“礼义”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的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

④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冠礼”所昭示的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⑤传统的“成人”教育注重礼的内涵,注重通过礼仪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的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

(选自杨朝明:《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有删改)

( 1 )下列对我们古代“成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人”就是脱离了纯粹的自然状态,具备仁德的人。
B: “成人”就是具有“知”“不欲”“勇”“艺”等素质的人。
C: 具备了“成人”的德行,也就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
D: “成人”接受仁义礼乐教化,就可能对社会形成基本认知。
( 2 )下列有关我们古代“礼”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冠礼”后,只有遵行“礼仪”,并以“礼仪”自我约束,才能真正成为“成人”。
B: 包括“冠礼”和“笄礼”的完备的“成人”礼仪,形成于我国西周时期。
C: 古人年满二十才行“冠礼”,行“冠礼”后就要认同人伦,实践“人义”。
D: 古人为了接受尊长的教导,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等人。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懵懵懂懂的孩子不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的“成人”。
B: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的“成人观”,以“仁”为基本前提,以“礼”为重要形式和内容。
C: “冠礼”是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成人”的标志。
D: 在古代,穿奇装异服、举止另类,都不是“成人”的表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缺陷的种子

15岁那年深秋,父亲让我乘车到县城去购麦种。下了车后,按照父亲指点的位置,我很快就找到了种子交易市场。

在市场街口,我进了几家种子门市店,门市店里的地上和货柜上摆满了塑料盆盛着的麦种样品,我边和店主说话,边蹲下身子一一观察。那些麦种看起来真的很好,一粒粒饱满、肥大,捧到手里沉甸甸亮闪闪的,就像一粒一粒的珍珠,几次在店主巧舌如簧的游说下,我差不多就要掏钱购种了,但想起父亲的叮嘱,我还是最终把捧在手里的麦种依依不舍地又放进了样品盆中。

父亲说种子公司的国营门市店里有上好的麦种,有省城来的农业教授亲自在那里出售麦种,他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到种子公司的门市店去,一定要买那个农业教授培育出来的小麦一代杂交新品种。我一路打听着终于找到种子公司的门市店,见到了那个戴着深度近视镜的教授和他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麦种,不过我失望极了。我的失望不是对教授,而是对教授培育出来的新麦种。那些麦种,个头大小不一,显得十分参差,并且那些麦种也不饱满,一粒一粒瘪瘪的瘦瘦的,还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几乎没什么光泽,远不如前面那些个体种子店出售的麦种,甚至同我家里收回来的麦粒也不能同日而语。我抓了一把捧在手掌里细细看了足足有三分钟,才怀疑地问站在一旁的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教授笑着点点头说:“是的是的。”

我怀疑地问他:“怎么成色这么差呢?”

教授解释说:“一代杂交的新品种都这样,种几茬成色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解释,母种都这样,还能结出什么样的好麦子来?我断定教授一定是骗人的,只不过是打着教授的幌子想靠出售麦种捞上一笔钱而已,这样的麦粒只配喂鸡,哪里配得上做麦种呢?

于是,我果断地离开了种子公司的门市店,到街上的个体种子店里买了几十斤颗粒饱满、个个通体金亮的麦种。

麦种带回家后,我向父亲讲了我的推测,父亲也没说什么,很快就把种子播进地里去了。直到第二年收麦时我和父亲才惊讶地发现,我们家那些颗粒饱满的麦种长出的麦子并不好,麦粒又细又烂不说,产量也很低,而村里几家买教授麦种的人,他们的麦子穗长、粒实,颗粒饱满、金亮,产量高出我家好几倍。

后来我请教一位搞农业育种的专家,专家一听就笑了,他说,那些一代杂交的种子确实看上去不起眼儿,瘪小,亮色也差,可它们毕竟是一代杂交的呀,它们种一年就变得饱满些,再种一年,就更加饱满了,它们在一年年克服着缺陷,在拼命趋向饱满和完美。而那些看上去饱满、金亮、完美无缺的种子,它已经完美到尽头了,没路再向上走了,所以只有一年年退化,只有一年年向缺陷发展,最后被彻底淘汰掉,永远退出土地和田园。

原来,在有些时候,完美也是一种缺陷啊,一幅画得太满的没有留白的画,不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一片蓝得没有一丝白云的天空,不能给人以云舒云卷的心灵悠然;一张洁白得没有一点墨迹的纸,不能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蕴;一尊完美无缺的菩萨,不能给人以生活五味的率真……

完美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陷,过于完美的人生,恰恰是有缺陷的人生。

( 1 )阅读全文内容,补全以下情节。

①________。

②我没有听父亲的叮嘱而是买来外表好看的麦种。

③我在第二年收获时得到令人失望的结果。

④________。

( 2 )“我”为什么会怀疑地问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
( 3 )结合语境,说说③段中划线词语“灰头灰脸”的表达效果。
( 4 )试对文章第⑨自然段的划线句进行赏析。
( 5 )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命题作文。

有人喜欢白色的纯洁,有人喜欢橙色的温暖,有人喜欢粉色的浪漫……你也许对某种色彩情有独钟。激情燃烧的火红,收获成功的金黄,茁壮成长中的那一抹新绿,追逐梦想时的那一片蔚蓝……青春的画卷上,总有一种色彩属于你。
(1)请以“有一种色彩属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请以 “ 激励我成长” 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丶坐以待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