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悲愤 陈迹 优长 矢志不移 B: 箫瑟 撅断 严谨 战战兢兢 C: 蝉翼 耽误 鄙夷 风度翩翩 D: 掩映 覆盖 灰烬 大相迳庭 |
2、 | 下列对冰心的《繁心》《春水》的主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B: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C: 对“仁”的哲学的思考 D: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3、 |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④③①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涸(hé) 攒成(zǎn ) 气冲斗牛(dǒu)B: 庇荫(yīn) 褶皱(zhě) 面面相觑(qù) C: 艨艟(tóng) 沉湎(miǎn) 自怨自艾(yì) D: 麾下(huī) 谮害(zèn) 廓然无累(lěi)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各级机关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的控制标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B: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C: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
6、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翻译:虽然这样,但是,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D: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
7、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晚饭后,在湘鄂路上散步的人俯拾皆是。B: 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思想真是顽固不化。 C: 我们家由于姊妹多,加之我身体很差,所以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D: 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
8、 |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初春,丁香花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依然挺立,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________________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A: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她的芳香令人流连忘返啊! B: 她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团团,一簇簇,如海如霞。 C: 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D: 她外表柔媚,内心婉约,虽无牡丹之富贵,亦有别样之情怀,深得哈尔滨人的喜爱。 |
9、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槛(kǎn) 粗制滥造(làn) 默契(qiè) 锲而不舍(qiè) B: 调羹(tiáo) 调换座位(tiáo) 目光炯炯(jiǒng) 迥乎不同(jiǒng) C: 谰语(1àn) 五彩斑斓(1án) 肿胀(zhàng) 怅然若失(chàng) D: 呜咽(yè) 狼吞虎咽(yàn) 切磋(qiē) 望闻问切(qiè) |
10、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把山的北向、水的南岸叫作“明”,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 B: 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己》《小石潭记》;“表”是臣下对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如《出师表》就是者葛亮对后主的上书。 C: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杂文集《随想录》等。 D: 安徙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人多以动物为主角,借动物嘲讽人性的缺点,影射社会现实,代表作有《丑小鸭》《农夫和蛇》《小美人》等。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欣然起行/杂然相许 C: 念无与为乐者/天子为动 D: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寡助之至 ( 2 )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的一种景象是( ) A: 皎洁的月光照在门窗上 B: 像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的月光 C: 水中纵横交错的水藻和荇菜 ( 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的是苏轼初贬黄州时的月下徘徊,《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是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的月下漫步,从中能够看到苏轼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① , 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⑤冷。 注:①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②漏断:指深夜。③幽人:幽居之人。④省xĭng:知晓。⑤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
奋斗是青春最高的礼赞
①“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因此,我们要抓住青春的每一个脚步,努力奋斗,因为奋斗是青春最高的礼赞。
②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人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大学毕业后放弃其他机会,选择在颐和园当个小小讲解员的“80后”姑娘韩笑,以“想给游客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要求自己,把讲解工作做到极致,成了颐和园里的“金话筒”;年轻的“快递小哥”田追子,热衷钻研,发明的快递“神器”节省超七成人工,使水果寄递出港时效提升1小时。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青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③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如何度过才能给将来的自己留下充实无悔的回忆?青春之路有千万条,哪一条才能让青春绽放夺目光芒?“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但绝不失深刻的道理。在一部讲述年轻人闯荡横店的电影里,一个“老油条”给年轻的主人公传授经验,做群演,可去报个到,然后就开溜,找个比较隐蔽的地方睡觉。主人公却不以为然,“如果睡觉还不如回去,否则,来这里有什么意义?”与其埋头抱怨,不如奋起改变;与其庸庸碌碌,不如策马向前。这不正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吗?
④我们必须敢于克服那些“不容易”,勇于挑战“不可能”,不怕走泥泞的道路,青春的底色才足够闪亮,青春的意义才不会褪色。事实上,无论收获如何,不管经历什么,那些与激情相伴,向着梦想曙光进发的日子,永远是人生最宝贵的记忆。即便是曾经的失败,不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铺路石吗?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你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终将成为浇灌未来的雨露。
⑤还等什么?让我们的青春插上奋斗的翅膀,尽情地在空中飞翔,去谱写青春的赞歌吧!
(原文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父亲带我去工地
邹贤中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去广州打工,舍不得把我留在老家,便带着我到广州上学。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在市场做卫生。我们生活拮据,我没有任何零花钱。每天放学,我总是流连在学校小卖部的柜台前,对着琳琅满目的零食咽口水。我太想买一根雪糕,或者一包薯片了。
最后,一个念头忍不住从我脑中冒出:我去爸爸口袋里偷偷拿上一两块,他应该发现不了。拿钱的念头一旦冒出,便如野草般疯长。终于,我付诸了行动。第一次出奇地顺利,我拿到了5毛钱!我不敢花,捂在口袋里忐忑地过了三四天,发现父母没有任何反应,才大着胆子买了一根雪糕。那融化在口腔里的奶香久久都没有消散,让我的胆子越来越大。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拿的钱越来越多,最初的那点负罪感也消失了。
直到那次,我一次性拿了父亲600元,那是父亲刚领到不久的工资。为了找回钱,父亲不断地在家与工地间往返,地毯式搜索,奇迹当然不会发生。思索了良久,大约是排除了丢在外面的可能性,父亲终于把我叫到了面前,我矢口否认,但是惊慌的眼神和冷汗直冒的额头出卖了我。
母亲一言不发,拉开我书包翻着,想了想,又蹲下来到床下搜寻。我藏匿的零食和小玩具铁证如山地摆在面前,我无从狡辩。
⑴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谁知,父亲只是让我先去墙角反省,临睡前,才跟我说:“明天是周六,我带你去工地。”
难道父亲要让我辍学去打工吗?我胡思乱想,惊疑不定。
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去了工地。他没给我安排活儿,只是让我随便转转,随便看着。我站在父亲旁边,只见他将一捆捆巨大的铁丝盘好放在工地上,这些盘好的铁丝需要拉直才能使用。在工地的尽头处有一块固定铁丝的钢板,父亲拉着一根铁丝向尽头走去。⑵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我的心不由有些疼痛。父亲终于到了终点,他把铁丝固定在钢板的小孔里。这头,一个工友剪断了钢丝并用机器拉直。父亲走回来,开始下一趟的“拉纤”。我放眼望向工地,只见其他工人有些抬起巨大的钢筋,有些拿着扎钩去扎铁,还有的在高耸的钢柱上爬上爬下,看得人心惊……九月的秋老虎分外生猛,头顶骄阳似火,空气却闷热如罐。我只是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便汗如雨下,口干舌燥,额头像要冒出火来。
父亲没有发话,我不敢离开,就在工地看父亲干了一天的活。晚上回到家,我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父亲到底做了多少趟“纤夫”,我后来没有勇气数下去了。
父亲坐在我身旁,沉声对我说:“你拿的那600块钱,我一天都不休息,需要像今天这样干一个月才能挣到!”
说完,他起身离去。
我把脸埋在枕头里,抑制不住地哭起来,泪水腌渍着被晒伤了的脸,火辣辣地疼。
从此,我再也没有“拿”过家里的钱,那600元,如九月的骄阳一般永远烫着我的心。
(《品读》杂志2019年第8期)
( 1 )父亲带我去工地,其目的最主要的一项是( )①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
②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 3 )文章倒数第2段的原文是“父亲走后,我号啕大哭”,修改后成了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作比较。 桥,是架在水面或空中以便行人或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也用来比喻能起到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人一生一世要经过无数的桥:有形的桥,无形的桥。那些看不见的桥,在我们的生命中,也许会具有更大的意义。
“桥”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以“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否则扣分,直至零分;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