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分宜三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例句“当余之从师也”中的“之”字与下列选项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千里能也
B: 或置酒而招
C: 无丝竹乱耳
D: 何陋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表示斑斓色彩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 “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晓霞的映衬下变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化用战国时燕昭王筑台放黄金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读名著让我获益匪浅——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启迪了智慧。
B: 独处可以使人沉静下来,静坐但思己过,自勉自励,历数春华秋实,期待的是厚积薄发
C: 人世间有多少海枯石烂的誓言,都随着日转星移而烟消云散。
D: 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与早期作品相比,相形见绌的逊色了许多。
B: 在利益的驱使下,现在依然还有许多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
C: 透明化的售票手段不仅能提高售票效率,也能体现售票公平。
D: 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国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5、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B: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连中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都获得第一名。
C: 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 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致命的疾病,此类病例别国也不少。
C: 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陈晨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D: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7、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攫取 殒落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B: 隐秘 凛冽 鸦雀无声 人情练达
C: 恣雎 销蚀 张皇失措 一返既往
D: 烦躁 藻饰 眼花瞭乱 粗制滥造
8、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乎(“说”通“悦”,高兴 ) 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
B: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 是也( “知”通“智”,聪明 )
C: 诲知之(“女”通“汝”,你 ) 尊君在(“不”通“否”,在不在 )
D: 省吾身( 三,多次 ) 与儿女讲论文议(儿女:儿子和女儿 )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师采纳并征求了同学们关于如何进一步办好文学社的意见。
B: 艺术家们准备了亲自选定并签名的读本,捐赠给边远山区的孩子。
C: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拉开了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
D: 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0、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 ②端庄 ③娟秀 ④含蓄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 2 )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相关问题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广于君: ②秦王怫然怒: ③故不意也: ④寡人矣 :

( 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嗟夫,予求古仁人之心
B: 士必怒为佣耕,何富贵也
C: 要离刺庆忌也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
D: 亦免冠以有先生也
( 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揣摩“与臣而将四矣”这句话,说说其“潜台词”的含义:
从中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

( 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浅谈态度/姜以刚

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 .蚂蚁、蜜蜂和小草的个体虽小,但它们那认真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②接下来说说我们人本身吧。营业员态度热情,让顾客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生意就会更好。父母态度真诚,让子女心服口服,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更佳。教师态度认真,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的教学就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孝子。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其母卧病在床,突然想吃竹笋。孟冬很久也没找到竹笋,他便抱着雪地里的竹子痛哭。他终于感动了天地,竹林里冒出了竹笋,成全了他的这份孝心。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海伦•凯勒主动向命运挑战,克服了自身的盲聋哑的生理缺陷,成为了一位作家。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凭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满腔热情,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泰斗。

⑤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杨修非常有才,但终因恃才放旷,被曹操所杀。一个人不论天赋的高低,都要不断学习。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为文学神童,但每天“环谒于邑人”,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矣”。

⑥要获得更多的成功,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诺贝尔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和助手都在实验中丧生,自己也差点被炸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高效炸药。

⑦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画家。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便以沙地为纸,以树枝当笔,教他练字。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

⑧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先生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⑨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射你的喜怒哀惧。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生活,你将会从生活中提炼更多的灵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失望,生活也会懒得理你.不要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吹进来,让更多的美景扑入你的胸怀。

( 1 )请仔细揣摩第①段前两句的表达特点,在画线处填写两个四字短语,使句意一致,句式相同。
( 2 )第③自然段列举孟冬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 3 )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B: 第⑤段是从反面来举例证明分论点的,而其他段落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C: 本文都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D: 第⑤段中列举方仲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一事无成。
( 4 )本文有些句子语言优美、含义隽永,试对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作点赏析。
( 5 )第⑦段柳公权的例子除了给我们感动外,还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再列举出一个恰当的事例予以证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画回忆

丰子恺

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副木版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禹耕田图。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甚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得更深。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好像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先生——就骂,几乎要打手心;被母亲和大姊劝住了,终于没有打。我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晚上,等到父亲上鸦片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管我的女仆——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子上的洋油灯底下描色彩画。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最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后来母亲和诸姊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害骂。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看到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来了,藏在自己地抽斗里。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子上去给红英看。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副也描不像了。红英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描了。大概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所用的纸是雪白的连史纸,而且所印的画都着色。着色用的颜料仍旧是染坊里的,但不复用原色。我自己会配出各种间色来,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而且大家问我讨画,拿去贴在灶间里,当做灶君菩萨;或者贴在床前,当做新年里买的“花纸儿”。

那时候我们在私塾中开画,是不敢公开的。先生在馆的时候,我们的画具和画都藏好,大家一摇一摆地读“幼学”书。等到下午,先生出去吃茶了,我们便拿出来再画。我先一幅幅地印出来,然后一幅幅地涂颜料。同学们便像看病时向医生挂号一样,依次认定自己所欲得的画。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交换一张画,意见冲突,相打起来,被先生知道了。先生审问之下,知道相打的原因是为画;追求画的来源,知道是我所作,便厉声喊我走过去。我料想是吃戒尺了,低着头不踩,但觉得手心里火热了。终于先生走过来了。我已吓得魂不附体;但他走到我的座位旁边,并不拉我的手,却问我:“这画是不是你画的?”我回答一个“是”字,预备吃戒尺了。他把我的身体拉开,抽开我的抽斗,搜查起来。我的画谱、颜料,以及印好而未着色的画,就都被他搜出。我以为这些东西全被没收了:结果不然,他但把画谱拿了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张一张地观赏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先生旋转头来叱一声“读!”大家朗朗地读:“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这件案子便停顿了。我偷眼看先生,见他把画谱一张一张地翻下去,一直翻到底。放假的时候我夫了书包走到他面前去作一个揖,他换了一种与前不同的语气对我说:“这书明天给你。”

明天早上我到垫,先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对我说:“你能看了样画一个大的吗?”我没有防到先生也会要我画起画来,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支吾地回答说“能”。其实我向来只是“印”,不能“放大”。这个“能”字是被先生的成严吓出来的。说出之后心头发一阵闪,好像一块大石头吞在肚里了。先生继续说:“我去买张纸来,你给我放大了画一张,也要着色彩的。”我只得说“好”。同学们看见先生要我画画了,大家装出谅奇和美慕的脸色,对着我看。我却带着一肚皮心事,直到放假。

放假时我夹了书包和先生交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姐商量。大姐救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面中间。画谱纸很薄,孔子像就有经纬格子范围着了。大姐又拿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交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子,然后向镜箱中取出地画眉毛用的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子放大的画法。那时候我们家里还没有铅笔和三角板、米突尺,我现在回想大姐所教我的画法,其聪明实在值得佩服。我依照地的指导,竟用柳条枝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身体差不多大。我伴着了热烈的兴味,用毛笔勾出线条;又用大盆子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子像就出现在纸上。店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司务,看见了这幅孔子像,大家说“出色!"还有几个老妈子,尤加热烈地称赞我的“聪明”,并且说:“将来哥儿给我画个容像,死了挂在灵前,也沾些风光。”我在许多伙计、司务和老妈子的盛称声中,俨然地成了一个小画家。但听到老妈子要托我画容像,心中却有些儿着慌。我原来只会“依样画葫芦”的!全靠那格子放大的枪花,把书上的小画改成为我的“大作";又全靠那颜色的文饰,使书上的线描一变而为我的“丹青”。格子放大是大姐教我的,颜料是染匠司务给我的,归到我自己名下的工作,仍旧只有“依祥画葫芦”。如今老妈子要我画容像,说“不会画”有伤体面;说“会画”将来如何兑现?

自从我的“大作”在整中的堂前发表以后,同学们就给我一个绰号“画家”。而老妈子的画像也催促得更紧了。

再向大姐商量。地说二姐大会画肖像,叫我到他家去“偷关子”。我向二姐丈请教了些笔法,借了些画具,又借了一包照片来,作为练习的样本。回家以后,我每天一放学就埋头里头在擦笔照相画中。这是为了老妈子的要求而“抱佛脚”的;可是地没有照片,只有一个人。我的玻璃格子不能罩到地的脸孔上去,没有办法给她画像。天下事有会巧妙地解决的。大姐在我借来的一包祥本中选出某老妇人的一张照片来,说:“把这个人的下巴改尖些,就活像我们的老妈子了。”我依计,果然画了一幅八九分像的肖像画,外加在。在擦笔上面涂以漂亮的淡彩:粉红色的肌肉,翠蓝色的上衣,花带镶边;耳朵上外加挂上一双金黄色的珠耳环。老妈子看见珠耳环,心花盛开,即使完全不像,也说“像”了。自此以后,亲戚家死了人我就有差使——画容像。活着的亲戚也拿一张小照来叫我放大,挂在厢房里;预备将来可现成地移挂在灵前。直到我十九岁时,从先生学了木炭写生画,读了美术的论著,方才把此业抛弃。

假如我早得学木炭写生画,早得受关术论著的指导,我的学画不会走这条崎岖的小径。唉,可笑的回忆,可耻的回忆,写在这里,给世间学画的人作借镜吧。

(摘编自《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中国青年出版社)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作者在文章开篇提到读《千家诗》的情形,用意是什么?
( 3 )作者的学画经历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
( 4 )同学们因为“我”的画而“相打”,先生得知后不但不责罚“我”,反而让我画一幅孔子画像。你怎样看待先生的做法?
( 5 )在作者青少年时期的学经历中,并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但是却不断进步,请你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 6 )结合文本体会丰子恺作品的语言特点。
( 7 )作者回忆学画经历,感慨“可笑”“可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齐白石先生的气节最让李苦禅敬佩.引导他怎样作画做人.藤野先生正直热诚的高责品质最让鲁迅感动.激励他不断向前奋进,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精神最让人们敬仰,超市里那位女收银员的态度最让顾客满意,班长活泼大方的性格最让同学们喜欢……生活中你曾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他(她)的事迹、品质、精神、热情,他(她)的那句话、哪个微笑、哪个动作、那份真诚……最让你敬佩、喜欢、感动、难忘……让你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你奋斗的意志,撩拨你内心那柔软的情愫……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他(她)的 最让我》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填充完整,然后作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旧忆如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