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真是献丑了。”小云拿自己的书法作品向长辈请教,“初学不久,技艺不精,敬请雅正”。 B: 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课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务必从速交还。” C: 地铁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强:“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带耳朵没?”。 D: 妈妈提醒晓梅:“记得坚持锻炼哦!”晓梅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 |
2、 | 下列句子中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陶渊明《桃花源记》)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柳宗元《小石潭记》))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魏学洢《核舟记》) D: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北冥有鱼》)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喜欢看侦探小说,常常被小说里面错综复杂的情节深深吸引。 B: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幸福观,只要自己觉得好,别人就无能为力。 C: 唐老鸭和米老鼠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 深受大家的喜爱。 D: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地分析了那幅画的象征意义,肯定了作者对真善美执着的爱。 |
4、 | 下面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B: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C: 小明做好事受到老师的表扬,毫不介意 , 谦虚地说:“做这点小事算什么,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D: 他为人低调,行事谨慎,其书法作品已呈现出遒劲稳健、潇洒自如的独特风格。 |
5、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是柳宗元,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三戒”:《临江之麇》《黔之驴》《小石潭记》。 B: “蔽”“窥”“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理。 C: 从作者的政治遭遇来看,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中某些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 D: 柳宗元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有很多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他的寓言故事善用各种动物拟人,抓住某一特性予以夸张,以寄寓哲理,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jié)问 羞怯(què) 悄(qiǎo)然 混(hún)为一谈 B: 瞥(piē)见 卑鄙(bǐ) 两栖(qī) 随声附和(hè) C: 贮(zhù)蓄 迸(bèn)溅 拙(liè)劣 参差(chā)不齐 D: 恐吓(xià) 聪颖(yǐng) 倜(zhōu)傥 信手拈(niān)来 |
7、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不知道他喜欢去哪里旅游?B: 花市上有蝴蝶兰,水仙,牡丹,山茶,梅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C: 他的一篇文章在“语文报”上发表了。 D: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
8、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劝诫(jiè) 诘难(jié) 要诀(jué) C: 蒸馏(liú) 暂时(zhàn) 滞碍(zhì) D: 傅彩(fù) 阐证(chàn) 涉猎(shè) |
9、 |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叙事散文《背影》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之父亲的背影,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情。 B: 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其中许多故事已成为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等。 C: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著名的小说,文章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D: 《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勒索(lè) 面颊(jiá) 挑拨离间(jiàn) 扣人心弦(xuán) B: 龟裂(jūn) 剽悍(biāo) 含情脉脉(mò) 一哄而散(hònɡ) C: 埋怨(mán) 犷野(ɡuǎnɡ) 素昧平生(mèi) 屡见不鲜(xiān) D: 体恤(xuè) 灯盏(zhǎn) 前仆后继(pū) 供不应求(ɡōnɡ) |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 2 )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①有隙。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竟不肯受也。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侠累:人名。 ( 1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政徒以老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 祭以尉首 C: 扶苏以数谏故 D: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聂政是个出身贫民的勇士,他因杀人避仇,全家到了齐国,严仲子因与韩国丞相 侠累有仇而结交了聂政。 B: 聂政在老母去世之后,想到以前严仲子曾为老母祝寿,并且接受了其一百镒黄金, 便答应去为严仲子报仇。 C: 聂政认为去刺杀侠累人多了反倒会走漏消息,让整个韩国的人与严仲子为仇,看 得出其处处为严仲子着想。 D: 聂政刺杀侠累,他有着强烈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大勇以及视死如归的气魄,成为“四 大刺客”之一,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 事:________ ②且前日要政 要:________ ③严仲子具告曰 具:________ ④请益其车骑壮士 益:________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
现代文阅读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④它像一盆水波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⑤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充满果汁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一两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堰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宠爱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⑨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⑬仔细想想,或许确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操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踩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⑭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黄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已久的演出来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见了,和预期的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则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⑰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有删改)
①“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②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_________
尚书华
①认识老梁是四十多年前的事。
②那时他在林业局文工团当美工,人长得其貌不扬,个矮、罗圈腿,走起路来左摇右晃。当年他不过四十多岁,但说六十岁有人信。
③我到文工团报到的第一天,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见面时一怔,心想:文工团不都是俊男靓女待的地方吗?怎么长这模样的也能进来?随之又一想,莫非这人有大本事?
④后面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此人的确不可小觑。有人告诉我,老梁是“特招”进文工团的。起初,他只是山里林场一个普通木匠,属后勤服务,干些杂活。加之形象不佳,很被人瞧不起,常遭到别人的不屑。一次,同寝的一个年轻人,趁他不在,把他的工具箱扔到了外面,斧头、刨子、锯散丢一地,供大家取乐。老梁回来了,呆愣愣瞅半天,默默地把东西拾回了屋。谁也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家能看见的,就是他不愿说话,不愿接触人,没事总愿一个人憋在木匠房里鼓捣。但是,活倒是越干越好。渐渐的,戏耍他的人少了,有人还当面夸他两句。(甲)他听了都不以为然,顶多用鼻子“哼”一声,宠辱不惊。
⑤那年,文工团排了一台大型话剧,布景难度很大,当时的美工完成不了,急得局工会主席在全局职工中广泛纳贤。有人推荐老梁去试试,老梁去了。工会主席见了面,打量他半天,问:你行吗?老梁听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工会主席求贤若渴,连忙一把拽住说:试试,试试。(乙)老梁“哼”一声,勉强留了下来。
⑥老梁到了文工团,原来那个美工成了他的助手,给他打下手,一百个不服气。于是,工作上极不配合,时不时还故意制造点麻烦。老梁似乎早有精神准备,对这些麻烦根本不在意。他吩咐助手干的活,助手完成后他看不上,但他什么也不说,闷不声咣咣几斧子,砸了,自己动手重来,那意思谁都明白,是打个样儿给你看看。A几次下来,助手服了,夹着尾巴乖乖地当起了徒弟。就这样,老梁有条不紊地利用十几天时间把全场布景赶了出来。全团员工都感到神速,导演更是满意,直夸老梁。工会主席乐得眉飞色舞,彩排那天把局党委书记请到了俱乐部,看完演出后,把老梁拽了过来,对书记说:这可是个大能人,是从林场挖来的大山参,宝贝呐!调文工团吧!书记意味深长地打量了一眼老梁,对工会主席说:就按你意见办。就这样,老梁调进了文工团。
⑦最让我佩服的是老梁先后给文工团做了两把低音大提琴。这实在让我感到惊讶,直到今天都觉得神奇!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全国也没有几家乐器厂。林业局文工团属企业业余文艺团体,根本不在计划之中,有钱买不着货。乐队低音部力量薄弱,团长做梦都想有把低音大提琴。这事不知啥时装进了老梁心里。他把自己反锁进俱乐部三楼的布景制作室,一天天不出来,连下班吃饭时间也很少看见他。大家都知道他脾气倔,谁也不敢问他在干什么。直到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老梁将两把崭新的低音大提琴交到团长、指导员面前时,两个人顿时蒙了,以为是老梁有路子,托人买回了这个家什。团长问:多少钱?(丙)老梁“哼”了一声,扔出俩字:做的。做的?谁做的?团长、指导员更懵了。老梁没再回答,转身走了。团长、指导员瞅着他晃晃走远的背影,猛然醒过来。好你个老梁啊,可真有你的!
⑧老梁渐渐有了名气,在意他的人越来越多,连局机关的干部都对他刮目相看。而老梁还是老梁,处人待物跟先前没有任何两样。
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大搞技术比武。省林业厅也下达文件,要在全省林业企业中举办一次“新兴林场沙盘模型设计”比赛。地点在省城,要求所属林业局各派一名能工巧匠参赛。老梁自然被选中。临行前,局工会主席把他请到办公室,就这次比赛的意义、名次、影响等,好一番叮嘱。(丁)老梁听到最后,习惯地用鼻子“哼”一声,连句话也没有。
⑩没曾想,刚一报到就惹得老梁不高兴。别人签上名就领了钥匙进房间休息了,他却被负责报到的人问来查去好长时间,跟审特务一样。老梁一气之下,真想打道回府。可一想到工会主席那番话,只好强压怒火留了下来。
⑪比赛共十天时间,前七天筹备,后三天安装,展厅就设在厅招待所会议室。前来参赛的人都想得个好名次,所以前七天大家都各自憋着劲闷在房间里鼓捣。待到后三天,才按组委会分好的选手区段,在展厅里忙活起来。只有老梁这边,剩下最后一天了,还仍是一片空白。于是,闲话出来了:这几天除了在食堂能见到他,再就不着面,没准是来混饭吃的……
⑫然而,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老梁开始从房间往展厅一趟趟折腾东西,随之忙活起来。他干活有个习惯,不愿让别人看,似乎是怕别人偷着学去。老梁一直忙到天亮,整个晚上眼都没眨。
⑬比赛正式开始了。在老梁的展区,一夜之间魔幻般地呈现出一座漂亮的林场模型。B厅长参观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说想不到咱林区还真有能人,瞧瞧,除了小点,跟真的一样,以后的林场就按这个样子建。
⑭面对荣誉和赞美之声,老梁依旧习惯性地用鼻子“哼”一声。那“哼”声里蕴涵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间况味的万般内容。
⑮如今,老梁已故去十几年了,但有关他的故事仍在林区流传,且愈传愈神奇,愈传版本愈多。人们总会说,一个相貌不佳的人,靠过人的本事,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2017年03月21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①老梁面对别人的轻视,沉默寡言,活却越干越好,赢得别人的夸奖。
②________
③老梁经过两个月努力,做出两把团长梦寐以求的大提琴,渐渐有了名气。
④________
( 2 )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加以分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选________,好处是________。
A.哼匠老梁 B.文工团巧匠
我选________,选择理由
写作。
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温暖的瞬间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题目:我身边的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