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______没有大牌明星的登场,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___没有声嘶力竭的喊叫,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______ A: ,;”。 B: 。;。” C: ,,”。 D: 。,。” |
2、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巷,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C: (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D: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交通新规定扣分细则出台以后,仍有一些司机对此默默无闻。B: 2017年4月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增添了动力。 C: 通过江苏特色小镇的创建,使黄桥琴韵小镇成为一个新型“产业社区”。 D: 反腐大片《人民的名义》的编剧,是出自江苏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梅森之手。 |
4、 |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 , 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 今年十・一假期,前往长城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 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D: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
5、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欣赏中外精彩的绘画,可以举出它们很多优点,潇洒自然常常是它们共同的长处。画师选择某种素材入画,可以经过十分严格的选择,________体现于画幅上,________往往十分自然.卓越的画师,________敢于画壮丽雄伟的山川,气象万千的远景,________敢画平常的静物,画嬉戏的小孩,画断脚的螃蟹,画蛀孔的蔬菜……________一经他选中入画,也就涉笔成趣,给人一番自然的美感。 B: 但是 却 因为 又 所以 C: 因此 就 不但 不但 而且 D: 但是 却 不但 也 而且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B: 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 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 D: 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
7、 | 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 B: 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观赏世界各地的荷花齐聚圣莲岛中争奇斗艳。 C: 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朔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D: 世界,何时才能铸箭为犁,和平永驻? |
8、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一列列呼啸的高铁穿大山、过平原。坐京广高铁,早看升旗,夜观“小蛮腰”,领略中国高铁的澎湃动力□坐哈大高铁,赏北国风光,看“经济走廊”,共享东北振兴和丰收的喜悦;坐杭黄高铁,穿风景名胜,看一站十景,领略沿途醉美风光□双节来临之际,坐着高铁看中国,以“中国速度”尽享中国景色之美□发展之美。 A: ; …… 、 B: ; 。 , C: , …… , D: , 。 、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祈祷 文绉绉 一气呵成 中流砥柱 B: 真谛 里程碑 通霄达旦 无与伦比 C: 告戒 发详地 相得益彰 珠丝马迹 D: 辐射 湿漉漉 砰然心动 姹紫嫣红 |
10、 |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二章)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B: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蒲松龄《狼》)译:骨头已经没有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列子《杞人忧天》)译:祀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 D: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译: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2 )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让还汝。”出□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完然。 (乙)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 1 )阅读甲文,结合具体内容,思考□中应依次填写的字为( )A: 之 其 而 以 B: 而 其 以 之 C: 以 之 而 其 D: 而 之 以 其 ( 2 )朗读乙文时,同学们对“非宾客不重肉”中的“重”字的读音产生了分歧。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境写出这个字的拼音以及读这个音的理由。 ( 3 )仿照示例解说加点字的意思。 示例:皆为叹息 经验来自:《桃花源记》中有“皆叹惋”,“皆”意为“都” ①而术者气已绝 经验来自:________ ②及其卒也 经验来自:________ ( 4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小依:读了两篇文章,我明白了范仲港的搭档韩琦为什么会评价他“前不愧古人,后可师来哲”了。范仲淹真可谓是“名节无疵”之人。 小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如果像你说的,甲文中范仲淹为何要“怀藏十年”才将炼金水和白金归还?而且乙文中的范仲淹对自己和妻儿实在是太吝啬了。 小依:如果你能再推敲前后文字,你就会对范仲淹的做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理由如下: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这个手机没听筒
①在两个世纪前,音乐家贝多芬在完全失聪后,用牙咬住指挥棒的一端,将另一端抵在钢琴上来感知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贝多芬这种听声音的方式就是“骨传导”技术的应用实例。
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还出现了骨传导手机。众所周知,手机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话,但是当你看到这样一部手机的时候,你或许一下子还不清楚该怎么用它来通话,因为这个手机没听筒!但它的确是一部手机,只是运用了最新的“骨传导”技术代替传统的听筒。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骨传导”技术的概念。声音通过我们的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而这种声波必须经过一定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才能传播并被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所感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各有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15℃空气环境下为340米/秒。也就是说,声音通过我们的头骨、颌骨(编者注: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等组织叫做颌)传播的速度是大于340米/秒的。当然,声音在固体中的衰减也较其他介质快,因而它传不远。
③最早在手机中运用这一技术的分别是日本的夏普公司和京瓷公司。既然是一部手机,那么它就一定有“听筒”,从官方的介绍资料上看,这两家公司的手机主要都是将声波以屏幕震动的方式传递到颅骨,再经内耳的内、外淋巴液、螺旋器到达听觉神经。相较空气传导路径,减少了耳廓、耳道、骨膜等多重耳组织的途径,甚至不需要耳膜的振动。
④这样的特点,成就了“骨传导”技术诸多的优势。其中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清晰的通话质量。加之将整块手机屏幕作为发声区域,面积大,传导效率高,在特殊环境中,比如水下、建筑工地,其优势更加明显。目前在消防、特种作战部队等部门,已经开始尝试使用骨传导的耳机。
⑤同时,“骨传导”技术也是听力障碍者(从外耳到中耳的传音系统引起的听力障碍)的福音。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耳膜性能下降时,就会产生听力障碍。“骨传导”技术不需要振动耳膜就可以直达听觉神经,因此老年手机将被重新定义。
⑥此外,手机用户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扬声器的位置因为构造的关系,不免会有凹陷和缝隙,这就给污垢、细菌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屏幕替代了听筒之后,这个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当然,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性。如今的“骨传导”技术还有一定的缺陷,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人发声的频率范围仅在85-1100赫兹之间,电话通信声音频率范围在300-3400赫兹,而一般的“骨传导”耳机声音频率范围在300-3000赫兹,如此一比较就会发现,“骨传导”技术在高频响应方面,本身不具备优势,要想使“骨传导”技术运用于音乐欣赏,恐怕尚需时日。
(本文有删改)
①这样的特点,成就了“骨传导”技术诸多的优势。
②而屏幕替代了听筒之后,这个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 3 )文章介绍了“骨传导”技术的哪些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回答。( 4 )手机卖场的推销员向王奶奶推销“骨传导”手机时作了以下介绍,请指出其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①奶奶,您用这款手机打电话时,一定要把手机顶部贴在额头或下巴上,才可以接听电话。
②奶奶,您买菜的时候,不管菜场有多热闹,用这款手机接听电话,您就可以听清对方的声音,对方也可以听清您的声音,保证双方都不受环境干扰。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_______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________ | |
嗜好 | 手不________卷 |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是爱,好好对待身边的人,爱到就是幸福……
请以“幸福的背后,是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