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就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 B: 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 C: 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 D: 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不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中考数学试卷渗透了一些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系数远超去年。B: 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江都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C: 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已累计发行大约70多万册。 D: 低头族颈部肌肉损伤的原因,是颈椎长期承受重压所造成的。 |
3、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D: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尔泰以他等身的著作挑起最光荣的、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B: 心里的苦闷不向父母倾诉向谁倾诉呢?父母不安慰孩子,又该谁来安慰呢?是我读《傅雷家书》时最受触动的两句话。 C: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大意是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D: 正因为人生永远也没有完整的一天,所以我们才需要日以继夜地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都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
5、 | 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6、 | 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 的。 ②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 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③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 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 高超 走近 奇妙 不可救药 B: 高明 贴近 奇怪 不可救药 C: 高明 走近 奇妙 不可思议 D: 高超 贴近 奇怪 不可思议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B: 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C: 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
8、 | 选出下列选项中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 A: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 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 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 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
9、 |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受检的十余种教辅资料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B: 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在“安全行驶”前加上“能否”) C: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观看了迎新年朗诵比赛。(“其他”与“学校”调换位置) D: 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特殊香味的笔记本和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加免疫力,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抵御病魔的入侵。 B: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 张老师当上一班的班主任后,狠抓纪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了学校的优秀班级。 D: “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 天净沙•秋思 自古逢秋悲寂寞,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 2 )《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3 )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委而去之___________ ②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 ③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 ④多助之至 _______________( 2 )下面“以”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以天下之所顺 C: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 。事例: |
关于“停课不停学”的网络阅读
2020年春季的这个学期非常特殊,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教育部的安排部署下,延迟开学成为教育系统应对疫情的不二选择,伴随各地各级院校延迟开学政策的出台,以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停课不停学”应运而生,成为特殊时期教育领域最热话题。
(莫把“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歪)
“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有一线教师反馈,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教育焦虑”,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政策初衷。
如今,部分省份已将开学时间延迟至3月1日之后,面对延长的假期,尽快明确“停课不停学”的科学内涵,杜绝乱象,确保“停课不停学”好经不被念歪,已成当务之急。
首先,要严格遵守假期规定,确保假期属性。严格意义来讲,只要各地没有宣布正式开学,就仍处于假期当中,相关教学安排,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安排就需符合假期定位。个别学校把疫情期间看成“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原有寒假作业基础上布置新的在线学习内容,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大量学习在线教育机构提供的免费学科类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额外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前发生的小学生“组团”给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打“1星差评”,留言“还我假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要明确“不停学”究竟该“学”什么。因为疫情,这个假期承载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在寒假和延期开学阶段,广大教师、机构应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倡导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
当然,也要避免“停课不停学”形式化、简单化。有基层老师反映,个别学校要求老师在假期中每天给学生在线布置任务、监督学习,还有个别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无论适合与否、擅长于否,这都有过犹不及之嫌。“停课不停学”需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部署,何时开始网上学习、甄选怎样的网络课程内容、如何进行优质资源整合、推送,对相关技术平台与系统进行遴选,都需要教育部门科学设计、严谨推进。
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
(网民观点占比图)
(“炸锅”的家长圈)
(专家建言献策)
针对现行“停课不停学”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提出建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在线教学在传授陈述性知识上有优势,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方面没有优势。因此可以调整教学安排,利用这段时间更多学习陈述性知识,将实验操作、合作互动等程序性学习内容调整到正常开学后学习。
“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和行为,要立足于密切家校联系,共创育人环境,而不是单纯为了课程学习。”上海大学教授谭旭东说,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与学习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家校合作,共育学生,这是需要倡导的。比如,这一次就是锻炼和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好机会。作为家长的他很满意自己孩子的居家学习。“当然,我们一直比较注重书香环境的营造,也会经常和孩子讨论名著,包括一些生活热点,如这次灾疫。”
( 1 )下列四项是小桐根据“网民观点占比图”梳理出来的“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网民观点不匹配想当然的一项是(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做个快乐读书人
刘 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作文:
以《谢谢你,我的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爸爸”或者“妈妈”;②叙事完整,叙事中要有描写、议论。③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