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 高尔基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C: 近年来,禁止使用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 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阳光、帅气。 |
2、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C: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 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
3、 |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因为作者羡慕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 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总是爬不完。 C: 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慨。 D: 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
4、 | 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
5、 |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郎朗在27岁时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B: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C: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 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长沙市正在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运输的处理体系。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 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花猪产业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这使得花猪的死亡率比以前降低了两倍。 |
7、 |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以及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阻力回国的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就是文章的线索。 B: 《老山界》这篇小说采用了顺叙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七律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D: 《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法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
8、 |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 A: 木兰诗 B: 木兰辞 C: 琵琶行 D: 敕勒歌 |
9、 | 选出书写全对的一项( ) A: 犀利 撷取 安恬 茫然若失B: 沉淀 澎拜 栅栏 诗意盎然 C: 祈祷 澜语 蹂躏 获益匪浅 D: 骊歌 菜畦 默契 问心无瑰 |
10、 | 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美国总统胡佛把美国科学友人捐赠的5万美元赠给她________华沙实验室需用的镭。 ②居里夫人的工作的重要性在她获得的许多荣誉中________出来。 ③她担任许多国家的学会组织的________职务。 ④美国总统哈丁代表美国妇女向她赠送一克镭,以________她对科学作出的贡献。 A: 购置 反应 名誉 表彰B: 购买 反应 荣誉 表扬 C: 购置 反映 荣誉 表彰 D: 购买 反映 名誉 表扬 |
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面的题目。 ( 1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的歌手。 ( 2 )文段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这首《礁石》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礁石”象征了________,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指出解释下列划线字有误的两项( )A: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B: 肉食者鄙(卑鄙) C: 又何间焉(参与) D: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E: 必以情(感情) F: 战则请从(跟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 )从曹刿在战前战后的言论看,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两个。( 4 )文中说“肉食者鄙”,你怎么看? |
传递
池莉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他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就在这时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生活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拿出车内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十分痛苦→ ①________→重拾希望→ ②________→十分感激
( 2 )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嫦娥三号”领跑人类探月新阶段
黄志澄
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发射成功。12月15日夜,“嫦娥三号”探测器在精准发射、奔月飞行、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着陆器就位探测、玉兔月球车漫步虹湾、互拍成像后,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人类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的探测器,将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至今,全球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不算“嫦娥三号”),其中,美国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洲航天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为51%。在这一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8年至1976年间,由美苏太空竞赛引发的首次探月高潮。当时苏联和美国,发射了上百个月球探测器。在这期间,苏联研制和发射了“月球”“宇宙”和“探测器”三个系列的月球探测器,并经历多次失败。如1965年至1969年,苏联多次发射“宇宙”系列月球探测器,任务是进行月球采样,但全部失败。同一期间,美国共执行了6项月球探测计划,特别是1968年至1972年发射的“阿波罗”8号至17号载人登月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到访这个星球。
第二阶段为1976年至1994年对探月的冷静思考阶段。在此阶段只有日本进行过一次探月活动。其原因是随着冷战形势的缓和,加之苏联解体,太空竞赛有所缓解;美国和其他准备探月的国家,总结以前探月活动的耗资大、科学目标不明确、难于持续发展等教训,提出了探月的新战略,从而将对探月的认识提升到理性阶段。
第三阶段为从1994年起至今的第二次探月高潮阶段。人类再次认识到探月在政治、社会、科技和资源开发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通过对“阿波罗”登月航天员取回的样品进行研究发现,月球表面有大量地球上少有的氦-3,它可能是一种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所以月球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青睐。美国于1994年1月和1998年1月,分别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发现了月球两极存在水冰,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人类新的探月热情。在这个阶段,除了美国和俄罗斯外,中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等,都相继加入了探月的行列。
“嫦娥三号”将“玉兔”号月球车送上月球,是美国取消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后的首次重大探月活动,意义非凡。由于美国改变了太空探索的重点,俄罗斯新的月球探测器尚未发射,2013年12月15日夜,我国“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中华千载梦圆。
我国在人类探月新阶段中,稳居了领跑位置。这意味着中国探月之路,风险和荣誉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
( 1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详细介绍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时间?( 2 )文章第3~5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 )“至今,全球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不算‘嫦娥三号’)”一句中,括号内的内容能否删掉?为什么?( 4 )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中出现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成功,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要求:文中不得出现含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