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和(yìng) 瘫痪(tān ) 啄食(zhuó) 淅淅沥沥(xī lì) B: 着落(zhuó) 静谧(mì) 并蒂(dì) 翻来覆去(fù) C: 心绪(xù) 荫蔽(yìn) 绽开(diàn) 人迹罕至(hàn) D: 花苞(bāo) 诀别(jué) 确凿(záo) 恍然大悟(huǎng)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感谢他光临做客,惋惜他即将离去,两种情感都溢于言表 , 这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了。B: 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C: 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D: 几十年来,作者多次想把心里话向这位知心朋友倾诉,可是都失之交臂。 |
3、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进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 B: 这位老科学家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却安之若素。 C: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不能高山仰止。 D: 阿炳与一般寄生于社会的叫花子截然不同。 |
4、 | 下列各组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笸(pǒ)箩 确凿(záo) 御聘(pìnɡ) 鲜(xiǎn)为人知 B: 沉淀(diàn) 濒(bīn)临 锃(zènɡ)亮 分(fēn)外妖娆 C: 皲(jūn)裂 悖(bèi)谬 咫(zhǐ)尺 毋庸赘(zhuì)言 D: 矜(jīn)持 繁衍(yǎn) 蹂躏(lìn) 奄(yān)奄一息 |
5、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生会组织学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慰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B: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保险柜、房屋构成的物理空间就能守护我们的秘密,那么现代意义上的隐私,还可以转化为数据,借助一根网线、一个路由器传遍各个角落。 C: 乐山是西南地区一座迷人的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博大厚重的历史人文,既各显其美,又相得益彰。 D: 现在的电信诈骗手段如雨后春笋 , 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行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如今,那种说大话,不办实事,专搞形式主义,好大喜功,必须坚决禁止。 B: 新领导能密切联系群众和关心群众痛痒,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 C: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行使职权。 D: “严打”取得显著成果,路霸匪患已经肃清或被大部分剿灭。 |
7、 |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慰藉(jiè) 雾霭(ǎi) 骤然(zhòu) 分外妖娆(fēn) B: 茸茸(róng) 阔绰(cuò) 附和(hé) 不屑置辩(xiè) C: 蘸(zhàn) 赎罪(shú) 拮据(jū) 难辞其咎(jiù) D: 诓骗(guāng) 累世(lěi) 饶舌(ráo) 毋庸赘言(zhùi)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在扬州见面后,小张要北上北京,小李要南下广州,于是就在扬州分道扬镳了。 C: 接着我来谈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请大家洗耳恭听。 D: 第十七届会一再强调: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
9、 | 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官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经担任过中书令( ) A: 郭子仪 B: 杨炎 C: 牛僧孺 D: 李德裕 |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B: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 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 宋〕晃冲之 〔唐〕韩愈 |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 B: 吾射不亦精乎 精:精湛 C: 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D: 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安放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车引之 介冑之士不拜 B: 以钱覆其口 醒能述以文 C: 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 D: 且秦灭韩亡魏 年且九十 (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B: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 4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 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 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 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 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 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
盘扣子
张丽钧
①我在审视母亲的人生轨迹时,发现它是枣核儿形的:起初,母亲的世界在南旺村那个狭小的院子里;后来,她的世界延伸到了晋州文化馆;再后来,她的世界竟然还能抵达椰风海韵的湛江……然而,大约十年前,母亲的“枣核儿”开始悲凉地收拢。慢慢滑向比先前那一端更逼仄的另一端。随着母亲的膝关节类的加重,她的世界从县城缩小到西关,再缩小到院落、房间……
②母亲越来越离不开人了。有时候,弟弟、弟妹出去片刻,她都会惊慌不已。她心中藏着一种尖锐的怕,就算她不说。我们也猜得透。
③这次回家,我问母亲:“妈,你可还记得怎样盘那种蒜疙瘩扣么?”
④母亲黯然道:“记性越来越差,怕是早忘啦。”
⑤我便找出事先备好的各色丝绳,递给她。
⑥母亲背光坐着,带着喜爱之情摩挲着那些滑顺的丝绳,慢慢拈起一根,不太自信地将两头搭在一起,又慌张的扯开。
⑦我鼓励她说:“妈,你还记得我那件致红色法兰绒的坎肩不?那上面不就是你盘的扣子吗?每年到秋天我都要穿一穿它呢!我一直想跟你学盘扣子,可是一直没学会……”母亲听了,数落我道:“手指头中间长着蹼呢——拙呀!”
⑧我摊开手学,装傻道:“啊? 蹼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⑨母亲仿佛在数落我中汲取了力量,脸上有了明快和自信,继而,这自信力蔓延传到手上,只见她笑了一声,两只苍老的手笃定地动起来。
⑩扭,结,抽,拉,母亲的手从容地舞着,神助般地,她终于盘成了一个完美的扣子!
⑪接着,我又贪婪地递上丝绳,央她再盘,央她教我盘。
⑫母亲越盘越娴熟,那过硬的“童子功”又悄然回到了她的手上。
⑬母亲是多么快活!她对来借簸箕的邻居大声说:这不,我家大闺女稀罕我盘的蒜疙瘩扣,让我给她盘!你看看,都盘了这么多了!
⑭我毫不吝惜地赞美母亲的作品,毫不掩饰地表达想要更多扣子的愿望。母亲则因为帮我做了我无力做成的事而开心了整整一天。
⑮我悄悄跟自己说:“母亲那尖尖的“枣核儿”能吸附些微的快乐,该有多么不易!所以,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不能学全盘扣子,绝不能……”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事件 |
母亲的心情 |
A |
黯然 |
我让母亲盘扣子 |
不太自信、慌张 |
我鼓励母亲盘扣子 |
B |
我央求母亲帮我盘扣子 |
快活 |
C |
开心 |
①母亲背光坐着,带着喜爱之情摩挲着那些滑顺的丝绳,慢慢拈起一根,不太自信地将两头搭在一起,又慌张地扯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②接着,我又贪婪地递上丝绳,央她再盘,央她教我盘。(赏析加点词的作用)
( 4 )标题“盘扣子”有什么作用?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x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的唐代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株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