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选取正确的义项。 ( 1 )断章取义( ) A: 断绝 B: 判断 C: 截取 D: 一定、绝对 ( 2 )理至易明( ) A: 到 B: 极、最 C: 至于 D: 以至 ( 3 )一点不旁骛( ) A: 乱跑 B: 同“务” C: 分心 ( 4 )言行相顾( ) A: 回头看 B: 照看 C: 但,但是 ( 5 )亵渎( ) A: 水沟 B: 不尽职 C: 轻慢,对人不恭敬 |
2、 | 下面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同一时候)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B: 未几(不久,没多久),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C: 少顷(一会儿,片刻),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 当是时(这时候),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 |
3、 |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一章,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表现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与困难顽强作斗争的伟大精神。 C: 《朝花夕拾》叙写了鲁迅从少年时代到留学日本前后的许多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D: 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出,鲁提辖虽然急噪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 |
4、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诚子书》中“诫”,劝勉、劝诫之义。《诚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一本书。 B: 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 C: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法国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D: 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猫》这篇文章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
5、 | 下列有关《天上的街市》一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天上的街市》也是这样的风格。 B: 《天上的街市》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C: 郭沫若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这是诗人的联想。 D: 《天上的街市》中,“定然”“定能够”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表明诗人坚信理想世界的存在,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
6、 |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麻木不仁。B: 他意志坚强,遇到挫折总是不以为然 , 敢于迎难而上。 C: 作为家长,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教育儿子可谓良苦用心。 D: 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 , 你们就不要过问啦。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主题班会的教育,使大家明白了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后果及处理措施。 B: 上月初全国击剑冠军赛首站比赛在扬州宋夹城收官,吸引了多家媒体前来报道。 C: 足球已成为体育课的必修项目,我市到2020年将创办至少100所左右足球特色学校。 D: 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避免在冬季不出现重大交通事故。 |
8、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B: 2012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李思哲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各种各样的家电产品也会不同地带来辐射危害。B: 引领、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历史地、辨证地看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稳中看进,缓中看新,难中看机,变中看势。 C: 伊拉克恐怖势力持续扩大,安全局势日趋严重。伊斯兰极端势力在阿拉伯世界日益聚集和扩散,伊拉克危机恶化恐将成为中东大变局的导火索。 D: 正如新闻联播评论所说:“电视综艺节目的公益模式改变了传统综艺节目过分追求娱乐效果,成为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有手段。 |
10、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身高还是球技,姚明曾经在那一代国字号队员中都是鹤立鸡群的。 B: 新中国一代代国家领导人殚精竭虑 , 奋发图强,为了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着。 C: 路边一位老艺人入木三分的微雕技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引发了人们的赞叹。 D: 听了老师严肃的批评,他表面上正襟危坐着,内心却翻波涌浪不是滋味。 |
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
课外阅读 记游定惠院 苏 轼 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是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 1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B: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C: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D: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 2 )游定惠院时作者经过了许多地方。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经过东小山,发现一株海棠。 B: 山上老枳木散发不凡的香味。 C: 喝酒后去吴越处休息。 D: 到了晚上,徒步出了城东。 ( 3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把月亮描绘的如此美丽:“月下如积水空明”。请摘抄本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 ( 4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则园已易主 寒暑易节(《愚公移山》) B: 而居处俢洁 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记》) C: 既辟地矣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D: 乃径归 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
①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蓬,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②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又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睛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③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绋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日。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傳,头戴狐皮帽,身襄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全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④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璧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困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⑤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国难一一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⑥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
⑦“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⑧置身于冰窟,选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猜纶哀,外革一件皮失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掉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息。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 1 )上面文段是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节选出来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并说说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①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这里的“眩晕”、“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②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这个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墙上的母爱
①跳槽到报社做记者以后,我又新租了一间房子。当房东打开房门的时候,满墙的涂鸦之作以逼人的气势侵略性地进入我的视野。
②我惊问:“这墙怎么涂得这么吓人?”
③房东说:“我也没办法,这样吧,你找几个民工用石灰浆涂抹一下,我免你一个月的房租。”
④这是一宗很划算的买卖,我立即点头答应。
⑤大概一个星期后,我叫来两个民工刷墙。还没开工,一个女人把民工师傅拦住,双手坚定地比画着,嘴里咿咿呀呀地叫,她是个哑巴。
⑥我跟她解释:“这房子是我租的,墙上太脏了,刷干净点好看一些。”
⑦女人横在那里,毫不退缩。
⑧我没有办法,只好叫房东来解围。
⑨房东说:“小陈,她以前就租住在这儿,这些东西是她画的。她肯定是舍不得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刷掉。她很蛮横,你还是让着她吧。”
⑩我让民工师傅先回去,把女人留下来,和她笔谈,再经过房东的补充,渐渐地,我明白了女人qī苦的身世,以及她对女儿深深的思念。
⑪女人怀孕的时候,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多少亲戚朋友劝她流产,再寻别的男人,她怎么也听不进去,固执地要把孩子生下来。
⑫就在女人临产前夕,丈夫单位要收回房子,将她扫地出门。她强忍着,租下这间小房子。不久以后,她在这间出租屋里生下了一个女孩。
⑬女人没有生活来源就沿街捡破烂,靠那点可怜的收入养家糊口。女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女儿身上,教她识字看画,教她唱歌跳舞。小女儿变得天真活泼,人见人爱。
⑭女儿三岁那年,女人生了一场大病,医好之后,她成了哑巴,与人交流只有通过纸和笔了。为了女儿的前程,女人把她送给别人,自己一个人过孤独的日子。
⑮女人隔三差五就去幼儿园看女儿。女儿学了“a、o、e”之类的拼音,她回来就在墙上写上“a、o、e”,女儿学了一首歌,她回来之后,就在墙上写下儿歌的名字。没过几年,四面墙被涂抹得满满当当。
⑯刚开始,房东叫她不要在墙上乱画,但听到她咿咿呀呀的叫唤透着凄苦的苍凉,便让她由着性子去。突然有一天,女人边抹眼泪边进屋,关上门后,整整哭了一宿。
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墙上写下一个字。房东猜想,她女儿可能是随养父母迁走了,也可能是女儿不认这个哑巴母亲。
⑱在我租这间屋之前,女人在这整整租住了15年。
⑲听到女人的这个故事,我的心莫名地感伤起来,我对女人说:“这墙我不会涂了,你什么时候想看它,就来看好了。”
⑳女人走后,我从采访包里取出照相机,把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字全拍下来,准备把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她,我觉得作为母亲,她确实不容易。
(21)第二天,我接到异地采访任务,离开了这座城市。一个星期后,我结束采访,回到租住屋里,不禁大吃一惊,字墙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洁照人的墙面!房东告诉我,我走后,她叫人把字墙给弄掉了。望着四面白墙,我突然感到空落落的,像是丢失了一件心爱的宝贝。
(22)现在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尽快把字墙的照片洗好,这成了我的责任和使命。
(23)照片洗好了,我等待着哑女的出现。可惜,很长时间过去了,她一直都没踪影。
(24)不知她到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