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B: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C: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 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
2、 | 下面关于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通过家常式的语言告诫儿子应该追求德艺双馨。 B: 《红星照耀中国》的记者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悤来等人物,真实记录了先辈流血牺牲、追求民族独立的革命历程。 C: 《简爱》塑造了一个为了嫁入豪门、获得财富和地位而不断出走的女性形象。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把共产主义作为信仰并不懈追求。 |
3、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 C: 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D: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天净沙”,曲牌名。 |
4、 |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D: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
5、 |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A: 文中“心灵”“广袤”和“比”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介词。 B: 文中“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C: “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一句中的主语是“人们”。 D: “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中两个“、”应改为“,”。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莫怀戚《散步》) B: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沸沸扬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杨振宁《邓稼先》) D: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
7、 | 选出举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 ①③②④⑤B: ②④⑤③①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②⑤③④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锋芒必露 巧妙绝伦 一视同仁 姗姗来迟B: 重蹈覆辙 义愤填膺 杂乱无章 险象叠生 C: 锲而不舍 通宵达旦 迫不急待 沥尽心血 D: 养精蓄锐 根深蒂固 妇孺皆知 眼花缭乱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网友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 , 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B: 进入夏季,以丹霞地貌著称的火石寨景区,漫山遍野花草丛生,红山与绿草相映成趣,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C: 入夏以后,台湾晴雨不定,多变的天气使白河水库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风貌。 D: 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10、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放学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操场上打篮球。”解说:这句话中的划线词分别是连词、副词和动词。 C: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解说: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解说:这句话中的划线词表示感叹语气。 |
诗词赏析 |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 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 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 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 3 )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⑦[虞]优處,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 A(感恩、感谢、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 B(感叹、感慨、感激):
“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我想:生活就是这样, 。
( 1 )第⑤、⑥段横线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是A________ B________ ( 2 )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 )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 的原因是什么?( 4 )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 )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青山不老
梁衡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③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④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⑤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⑥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⑦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 1 )请谈谈你对文题“青山不老”的理解。①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②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 4 )第⑥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请结合全文,说说“另一样东西”具体指什么。课堂上,同学们就“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这句话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位同学说:“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因为没有外物干扰,只有一心行走这个目标。”另外一位同学说:“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因为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