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南充市第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以水的方式终于走过了丽江。(语序不当,应为“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B: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 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麻木不仁 拈轻怕重 见异思迁 漠不关心
B: 精益求精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C: 气喘吁吁 烘堂大笑 参差不齐 惊慌失挫
D: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3、在《水浒传》中,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 )。
A: 卢俊义
B: 朱武
C: 吴用
D: 时迁
4、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 ③①④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5、在下列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水________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出来。

③蜜蜂嗡嗡地________着。

④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_______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A: ①涨 ②钻 ③叫 ④开
B: ①长 ②钻 ③叫 ④散
C: ①长 ②钻 ③闹 ④开
D: ①涨 ②钻 ③闹 ④散
6、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yān) 修(qì) 怏怏不乐(yàng)
B: 古(gèng) 息(píng) 气冲牛(dòu)
C: 水(dàng) 弱(léi) 兀兀(wù)穷年
D: 午(shǎng) 灵(xī) (qiè)而不舍
7、下列划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发liǚ yīn红 chéng罚 叱chìchà
B: shū忽 línɡ选 菜qí 诅zòu
C: 画fǎng 旗jīng 脑suǐ chù立
D: 强jüé jí妒 上sù 盘
8、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与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炙人口 (kuì)   花(huì) (lín)峋 亵(dú)
B: 如火如 (tú ) 滟(liàn)   论(bèi) 惆(chàng)
C: 因地宜 (zhì)   干(qiú)  褛(nán) 山(nán)
D: 娓娓动听(wěi) 色(yùn)   狼(jí) 集(mù)
9、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陡(qiào) 墓(wén) 竹(miè) 香气四(yì)
B: 如(pì) 约(qì) 商(zhuó) 颠流离(pèi)
C: 走(niăn) 却(xiè) 拖(tā) 悲天人(mǐn)
D: 丁(măo) 赘(léi) 妥(tiē) 而不舍(qì)
10、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 , 忙得不亦乐乎。
B: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 他从下着雨的外面进来,身上一衣带水
D: 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熟视无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首句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 2 )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灵壁张氏园亭记(节选)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八百里 ________

②果蔬可以邻里 ________

其风土 ________

④幅巾屦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②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 3 )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其 外 修 竹 森 然 以 高 乔 木 蓊 然 以 深 其 中 因 汴 之 余 浸 以 为 陂 池

( 4 )本文结尾部分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理解

祝勇文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i,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 “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 1 )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段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

( 3 )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 4 )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飘香

申琳

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8日12版)

( 1 )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 2 )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 3 )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
( 4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 5 )文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作者的童年充满槐花香的味道,你的童年味道是怎样的呢?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 并没有结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忧郁的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