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鹏/之徙于南冥也 B: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
2、 | 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 A: 春回大地群山绿B: 春风又绿江南岸 C: 一汪绿水慰平生 D: 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
3、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防止震后疫情发生,玉树灾区领导要求行政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C: 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D: 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非常想拥有一本《文化苦旅》,每天想得魂飞魄散 , 无精打采。 B: 美食节过后,广场上满地果皮、纸屑和痰迹,真令人叹为观止。 C: 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相处的非常融洽,相敬如宾。 D: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复习方法,我们的期末复习才能事半功倍。 |
5、 |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①作为登山者,征服与攀登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但野口健却是个例外。②从2000年起开始,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他一边登山,一边清理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6年多时间里,他从珠峰上总共捡回了9吨垃圾。当其他登山者为梦想与荣誉向珠峰顶端攀登时,③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野口健的想法很简单,④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自己多背些垃圾下山就能让他变得干净些。 A: ①句语序不合理,应改为“作为登山者,攀登与征服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 B: ②句语义重复,应改为“从2000年起,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 C: ③“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此句子的主干为“他选择垃圾”。 D: ④句谓语宾语搭配不当,应改为“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的环境”。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颁(bān)发 翘(qiào )首 仲(zhònɡ)裁 殚(dān)精竭虑 B: 荒谬(miào) 箱箧(jiá) 肃穆(sù) 脂粉(zhǐ) C: 溃(kuì)退 轻盈(yínɡ) 桅(wéi)杆 眼花缭(liáo)乱 D: 要塞(sāi ) 镌(juān)刻 遗嘱(shǔ) 重岩叠嶂(zhànɡ)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雪足足下了一夜,早晨推开大门,整个世界粉妆玉砌,分外妖娆。 B: 倘若让忧伤填补了生命的空白,就真的是亵渎了生命。 C: 近日来,越南的军舰在南海对中国的渔船耀武扬威 , 这一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国际法的准则。 D: 在学校“品书香润情操读书节”活动中,李老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 , 同学们受益匪浅。 |
8、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颐(yí)和园 停滞(zhì) 众目睽(kuí)睽 B: 运载(zǎi) 虚妄(wàng) 豁(huó)然贯通 C: 譬(pì)如 步骤(zhóu) 恪(gè)尽职守 D: 塾(shú)师 关卡(kǎ) 腐草为萤(yíng)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B: 纳罕( hǎn) 瞬间( shùn ) 头晕目眩( xuàn ) C: 对称( chèng) 迸溅( bèng ) 仙露琼浆( jiāng ) D: 伶仃( dīng) 伫立( chù) 忍俊不禁(jīn) |
10、 |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袤的大地上,远近的房檐、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地浮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流动起来! A: ③①④⑤②B: ③②①⑤④ C: ⑤②③①④ D: ⑤④①③②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这首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封普通的家书。第一句中“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包含了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感。( 2 )第二句与第四句的映照,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与朱元思书 ①天山共色 ②千转不穷 ③窥谷忘反 ④猛浪若奔 ( 2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 )①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 ;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 的特点。 ②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 ________ ;写出从视觉或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一组。 ________; ________ 。 ( 4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郦道元《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这里的的山水风光? |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⑴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⑵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⑶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⑷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⑸ 我问:少了多少呢?
⑹ 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⑺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⑻ 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⑼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⑽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⑾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⑿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⒀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苏小童的夏天
姚讲
①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②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但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③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
④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持续到八点左右,这里的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⑤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开始变坏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⑥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许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然后走了。
⑦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⑧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⑨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⑩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⑪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⑫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⑬ “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⑭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⑮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 1 )苏小童没有考上高中,进城准备子承父业。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绝不要子承父业?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①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②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哈好。
( 3 )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请以“这里最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