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需要广阔的视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开卷有益
B: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
C: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D: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嘛的事情,表现了“我”的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B: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是古埃及作家伊索所著。书中的故事篇幅虽小却寓意深厚。
C: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在文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D: 《天上的街市》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
B: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C: 艾青,原名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都是他三十年代的作品。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英国作家雨果,主要作品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4、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
B: 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C: 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D: 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年 8 月 8 日将有望成为全民健身日。在这一天,公共体育设施将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并免费提供健身指导服务。
B: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宠儿”﹣﹣新能源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
C: 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态度和学习方法。
D: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为我们健康成长的默默付出。
7、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 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 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 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8、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B: 持之以恒: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C: 颓唐: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D: 中流砥柱:指立在水中央的大柱子。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 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 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 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 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 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记得小时候,孩子们

弄脏的小手

揉皱的纸,练习本的方格子和墙上

我涂抹一片又一片

一颗又一颗星星

歪歪斜斜又大又亮


如今我很少想起那最初的星星

合欢树叶合上的时候

情人的眼睛,和

孤岛上飘浮的声音


我来到海边

寻找海洋把月亮铺成的小径

一个人走向另一个地方

一大片银白的波浪向我展开

遥远地响着

许许多多细小的山峰微微闪动

小鸟似的点点繁星徐徐飞起

所有的鱼群都已离去

月亮又小又孤独

像一段被人遗忘的小小的回忆


我站在这里 经历着死亡

身边

几块岩石 几只木船

一动不动

几千年海和手的劳动

一阵阵狂风一阵阵汹涌

仅仅留下岩石硬壳似的船

实在而空洞

一颗又一颗星零零碎碎地死在早晨

似乎还带着希望


我也被留在这里看星星

寻找那颗又大又亮的

把我带走

回到一个无边的地方

任性地燃烧

每个夜晚都站在那儿

笨拙而又明亮

( 1 )第2节中“那最初的星星”照应什么内容?为什么诗人“很少想起那最初的星星”?

( 2 )“寻找海洋把月亮铺成的小径”描绘了一种怎样的自然景象?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 3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第4节主要写了什么。

( 4 )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 1 )①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 ________ ②其丈夫担粪灌园________

(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 4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惜 春 小 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 1 )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

( 2 )①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
②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

( 3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 4 )①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
②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

①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套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教。

③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⑥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

⑦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⑧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

(原文/韩少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 1 )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
B: 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
C: 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
D: 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
( 2 )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
B: “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C: “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
D: “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
( 3 )下列对“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畅销读物往往不具备作为经典所必需的良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畅销读物虽然能够流行于世,但却过不了经典化的隐秘门槛。
C: 畅销读物往往不符合人类长久以来秉持的较为广泛的价值共约。
D: 畅销读物虽然能够被“建构”,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对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倾诉各自的心声,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请你以“ 的对话”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求写一篇记叙文。③字数6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班级和真实的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撕扯伱の創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