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都昌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最初题为《旧事重提》,反映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B: 《五猖会》写我儿时到东关去看五猖会,临走时父亲让我背书,背完后才让我去看会。
C: 《琐记》里的衍太太是一个表面对孩子好,暗中却使坏,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D: 《父亲的病》中,庸医误病,所用药引最为特别,如“经霜三年的甘蔗”、“蚂蚱一对”等。
2、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_______人生有许多事情要做,_______就不要为一时的失去而伤心,因为一时的失去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_____你拥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你_____成功了一半。

A: 虽然 但是 只要 就
B: 既然 那么 只有 才
C: 因为 所以 只有 才
D: 既然 那么 只要 就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人生,我们就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我们读杜甫的诗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听贝多芬的音乐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看达·芬奇的画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试想一下,如果人工智能创作出诗歌、音乐和画作,但背后没有思想和情感,我们如何欣赏它、解读它?

①是因为我们感受了他对美好生命的热爱

②是因为我们懂得了他坎坷困顿的人生

③是因为我们体验了他与悲剧命运的抗争


A: ②①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驯良 潮汛 文质彬彬 眼花瞭乱
B: 贻误 忠贞 沁人心脾 鬼鬼祟祟
C: 粗拙 竣工 通霄达旦 辗转反侧
D: 褒奖 揉躏 张惶失措 千钧一发
5、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渡荆门送别》——杜牧——唐代
B: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C: 《昆明的雨》——汪曾祺——当代
D: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法国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饮酒》《过故人庄》《桃花源记》等。
B: 重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
C: 《水浒传》中的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循规蹈矩“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讲的是他的故事。
D: 高尔基的《童年》讲述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彷徨 枷锁 鸭雀无声 宏篇巨制
B: 诚挚 磐石 不知所措 袖手旁观
C: 鼓燥 黯然 精兵简政 惟命是从
D: 忐忑 仓皇 肆无忌惮 忧柔寡断
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小,全校大概有一两千名学生。
B: “你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 ”
C: 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D: 我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9、“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 )


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10、

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B: 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
C: 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
D: 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同学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赏析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 1 )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 )有人认为将第三句中“飞”改为“隐”更妥帖,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绍圣六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③击汰:击水。汰,水波。④璧:平圆形的玉,这里指映在水中的月亮。⑤余甘:即橄榄。

( 1 )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欣起行 顾影颓
B: 念无与乐者 折处辄
C: 相步于中庭 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D: 北 但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 )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浴于汤池 / 热甚 / 其源殆可熟物
B: 浴于汤 / 池热 / 甚其源殆可熟物
C: 浴于汤池 / 热甚其源 / 殆可熟物
D: 浴于汤 / 池热甚 / 其源殆可熟物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 4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生活态度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 1 )作者认为“因为现实的砝码太重,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

( 2 )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3 )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后天的太阳

①被誉为“创业教父”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一度将玩转高尔夫球作为他的理想。随之诞生的高尔夫球场上“一杆定乾坤”的故事,更是成为商界广为流传的一个传奇。现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马云把打高尔夫作为他生活和生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坚持。在长期的挥杆中,马云悟出了他独特的“云式高球哲学”,就是两个“永不”——永不抬头、永不后退。

②永不抬头,就是要控制自己,摒除杂念,心中只有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

③不妨重提那一杆挥就10亿美元的辉煌经典。2005年5月的一天,时任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吴鹰,电话邀请不会打高尔夫的马云一起“去练练”。嗅觉敏锐的马云立即料想其中必有深意,于是欣然前往。果不其然,等在加州卵石滩高尔夫球场的,正是包括雅虎“酋长”杨致远在内的一些硅谷投资界、互联网界的重量级人物。

④打球伊始,有人就提议让同样不会打球的吴鹰和马云一起比赛打定点,看谁打得远,且是一杆定胜负。吴鹰身高一米八零,身体壮实,一副运动健将架势;而马云身高不足一米七,身体瘦弱,俨然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见马云神情淡定地低头站到球前,按照杨致远指导的要领,屏气、转肩、挥杆……“嗖”的一声,白色的小球高高地飞了出去。而吴鹰却在一片加油声中,挥杆打了个空,小球纹丝不动。结果,吴鹰输,马云赢。就是这一杆,不仅让马云赢了球,还赢来了雅虎中国给阿里巴巴注入的10亿美元。

⑤马云赢在了他的专注,他的气定神闲,赢在了他对寻求合作机遇的全心把握。正如马云语录所言: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⑦学习高尔夫之初,只在练习场练了三次的马云,就直接下了球场。因为他觉得:高尔夫并不难,老在练习场也很枯燥。起初,马云打得并不好,但他勇敢地跟着朋友下场了。一年左右的锲而不舍,马云很快就取得了150多杆到110多杆,再到稳定于95杆左右的骄人成绩。

⑧马云对这一成绩的取得,有他的独到体悟:高尔夫是一项不断追求进取的运动,打高尔夫要永不后退。要坚持打完18洞.不管是低于标准杆,还是100多杆,你都不能后悔。就像生命,一旦开启,不管好与坏、顺与逆、快乐与悲哀,都只能向前。正如马云语录所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 1 )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在文中第⑥段横线处拟写一个分论点。
( 2 )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永不抬头”指的是心中有目标,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永不后退”指的是不断追求进步,坚持到底。
B: 文中列举“马云一杆定输赢”的故事说明了“永不抬头”的道理,“马云讲了抓兔子的故事”表明了“永不后退”的重要性。
C: 马云高尔夫取得95杆骄人的成绩是马云“云式高球哲学”实践的结果。
D: 人生如同打高尔夫,不管过程会如何样,也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 3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某些事物的影响,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同窗好友,也许是文学作品中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许是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也许是只有你才知道的什么事物,只要他或她或它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让你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改变,就值得你把它记录下来,是不是啊?
请以“在_______的影响下”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父母、同学、同桌或某部作品…… 。)②体裁(诗歌除外)不限;文中的人名、地名、校名,均用化名代替。③不少于600字,版面清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寸断的感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