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春》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态度。B: 《春风》写了北国的春风,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国春分的粗犷、豪迈的特色,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C: 余秋雨,当代作家,台湾著名诗人。诗歌《当我死时》就是他的作品。 D: 诗歌《黄河颂》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光未然。 |
2、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 , 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国际田联百米大战的冠军。 B: 在市运会开幕式上,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 , 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C: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 在广安市“我为家乡发展做贡献”征文比赛中,我们只有异想天开 , 才能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
3、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 , 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评话家,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 随着“扬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
4、 | 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 |
5、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 他的双眼,足以 他的心智,足以 他的成长,最终让他在怨天尤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B: 迷惑 阻碍 遮蔽 C: 遮蔽 阻碍 迷惑 D: 阻碍 遮蔽 迷惑 |
6、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了“西游记”,我了解到了师徒四人取经的艰辛和他们的执著。 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C: 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
7、 | 下面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B: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游戏的害处。 C: 他工作能力强,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班长。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
8、 |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中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B: 《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C: 《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 《世说新语》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
9、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 ②③④①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铤而走险 穿流不息 再接再厉 未雨绸缪B: 莫名其妙 变本加厉 哑雀无声 恻隐之心 C: 吹毛求疵 茅塞顿开 好高骛远 卑躬屈膝 D: 一愁莫展 理曲词穷 刚腹自用 矫揉造作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乡愁 余光中
( 1 )《乡愁》每节诗抒写了一件事,把每件事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 2 )贯穿这首诗的主线是什么?( 3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几个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4 )这首诗有不少的美点,你能否选择其中的一两处加以赏析?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①一寺临河干 临:__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 ③阅十余岁 阅:________ ④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 ( 2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4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通通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她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连影子都没有一个。她把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 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怎么舍得扔了呢?”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了,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长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慈祥、庄严、肃穆。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 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上发出一篇题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还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 1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时,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 4 )小说第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干净
孙道荣
工头指指身后的中年人,对他说,经理,这是我们最好的水电师傅了,姓黄。他一定能帮你修好。
他看了一眼,没见过,见过也记不得,工地上成百上千的工人,他哪能都记得啊。再说,工地上的工人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连工头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他说,那好,黄师傅,我们走吧。
岳父家的下水道又堵了,弄得家里水漫金山,臭气熏天。接到电话后,他赶紧让工头找个水电工,去帮他处理下。
他打开了车门。黄师傅拎着一个皱巴巴的工具包,跟在他身后,犹疑地说,经理,我身上太脏,你告诉我地址,我还是自己骑车过去吧。
没事,快上车,家里水管还在往外冒水呢,来不及了。他说。
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的,黄师傅的脸上,全是汗水,黄师傅用手背一抹,本来又黑又灰的脸,变得更花了。
他从后视镜上瞄了黄师傅一眼,一踩油门,向岳父家开去。真是越急越乱,半路上,小车的后胎爆了。他无奈地将车停靠在路边。
只能打的了。可是,这条路上几乎没什么出租车,偶尔经过一辆,还是有人的。他焦急地四处张望,不远处有个公交站,他走过去一看,线路经过岳父家附近。正在这时,一辆公交车,缓缓驶了过来。
他和黄师傅,一起跳上了公交车。乘客不多,还有几个空座位。他找了一个双排的空位子坐下,正犹豫着要不要喊黄师傅过来坐,黄师傅已经在他前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他松了一口气。刚才在小车里,他就闻到了黄师傅身上很重的汗馊味。
随着车子的颠簸,他微微打起了盹。虽然不必像黄师傅们那样日晒雨淋,但他这个项目经理,其实也是蛮辛苦的。车子里忽然嘈杂起来。是一个大站,上车的乘客很多。车厢里骤然挤了起来。“妈妈,好挤啊。”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他寻声看过去,在他前方,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被人群挤压到座椅边,一只手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倾斜的身子似乎随时会摔倒的样子。他有点迟疑,要不要站起来,给这对母女让个座。坐在前面的黄师傅,忽然站了起来,“小姑娘,你来坐吧。”
小女孩的母亲看了看黄师傅,又快速瞄了一眼黄师傅坐过的座位,坚定地摇着头, “不好意思,我们马上就到了,我们不坐。”说着,一把拉住正准备往黄师傅的座位上坐的小姑娘,向后车厢挤去。黄师傅尴尬地站着,扭头看着小女孩,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向后挤去。他和黄师傅的目光,不经意地撞在一起。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
到站了。下车的时候,他惊讶地看见,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还挤在车厢的过道上,她们没有下车。黄师傅拎着工具包,跟在他身后,向他岳父家走去。
上楼的时候,黄师傅忽然自嘲地对他说,汗味太重了,连坐过的座位人家都不肯坐。他重重地拍拍黄师傅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他就让工头在工地上,建了一个淋浴池。这笔经费,预算里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公司不肯出这笔费用,他就从自己的承包奖里支出。
他觉得,自己做不成什么大事,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工人,能够干净一点、体面一点地走出去。
( 1 )结合文章,梳理经理对待黄师傅的心态变化。A________→B________→C.惭愧→D________
(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黄师傅难为情地低下了眼帘,闷头又坐了下去。(分析黄师傅“难为情”的原因)
②黄师傅扭扭捏捏地上了车,欠着身坐下,两只腿,紧紧地蜷缩在一起。(请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分析题目“干净”的含义。茉莉、白兰、米兰等花并不艳丽,但它们香气袭人;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并不是很香,但它们自带华贵、奇异;玫瑰花浑身是刺,但它美艳动人,又不失清香……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我的优点”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