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高邑县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禁(gù) (zhēn)怪 怪(dàn)不经
B: (nüè)待 (pán)跚 神采(yì)奕
C: (chāi)事 (bǔ)乳 (shè)香鸭
D: 可(guān) (zhóu)骂 柠(méng)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 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 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 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蓬蒿 旁鹜 引颈受戮
B: 慰藉 告罄 莫明其妙
C: 沧桑 笙萧 锋芒毕露
D: 馈赠 陷阱 再接再厉
4、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妖(ráo) (ruì)智 成吉思(hàn) 风(sāo)
B: 留(zhì) (qiǎng)褓 一代天(jiāo) (xiè)渎
C: 旁(wù) (gōu)偻 怒不可(è) 承(tiáo)
D: (yǔn)落 灵(jiù) 强(guō)不舍 田(pǔ)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亲戚畔之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威武不能屈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下面的诗文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C: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D: 仿佛/傍午的/一点钟声
7、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渔人来到桃花源,这里民风古朴,使人恍如隔世。
B: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的高水平。
C: 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使人流连忘返。
D: 古老的风车,使我们看到利用风力磨面、发电在欧洲曾风靡一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专家对目前手机用户批量转发问候短信的行为提出中肯建议:问候不一定郑重其事 , 但一定真诚感人。
B: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不知不觉已根深蒂固
C: 火车站的小偷前仆后继 , 捉了这个又来了那个。
D: 双方所以谈了半天谈不拢,原来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重视的根本不是此次会议的主题。
9、关于《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0、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情练达、开卷有益、天衣无缝、丰功伟绩四个短语结构不相同。
B: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这个句子的宾语部分是“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C: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D: “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这句话的主干是“日光强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 1 )“露湿秋香满池岸”一句描绘出怎样的景象?
( 2 )结合全诗,请从修辞角度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 1 )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 多其家  ( )  ②见有筐  ( ) ③ 而视之  ( ) ④见其浩然无涯 ( )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 5 )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艾香悠悠溢端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 1 )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
( 2 )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
(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B: 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
C: 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
D: 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
E: 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杯水的温暖

王生文

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段。

毒辣的日头悬在半空里,炙烤着大院里的一草一花,水泥路白亮亮的,反射着刺眼的光,没有一丝风,没有一个人走动。整个院子像中暑了,蔫头耷脑地躺在烈日下。

谁也没有想到,一辆运水的人力三轮车碾压着自身的影子,踏进院里来了。三轮车摇摇晃晃、吱吱呀呀地行进着,在宿舍楼前停下了。

车上下来一位中年人,淋漓的汗水漫流在黝黑的脸上,浸湿了上身那件灰色的衬褂。他扯起搭在肩上的毛巾,囫囵擦了一把汗,便从车袋里摸出一个装饮用水的瓶子,摇了摇是空的,就又放回去了。水没喝上,中年人有点失望,但也就是一瞬间,他抬起头,眯着眼望了望,迅即从车上搬起一桶水,扛上肩,往宿舍楼里走去。

原来,他是来给住在楼里的人家送水的。

攀上,跨下,中年人搬着一桶又一桶的水往楼里送。几趟下来,他想喝杯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可是那些人家都只是从透着冷气的门缝里塞给他五元钱,就让他把水放下了,他连讨杯水的机会都寻不到。总算只剩下一桶水了,并且还是二楼的,他算计着送完这桶水踏着空车回去,顶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喝上水了。一想到马上有水喝,脚下又有劲了。

门铃一响,不想这回门全打开了,是一位大妈,看见中年人连声叫道:“哎哟,看把你热的,快进屋来歇歇!”

中年人放下水,看了看自己的模样,不好意思往屋里走,大妈见状,一把把他拉了进来,光洁的木质地砖上,留下了几个脏兮兮的脚印。

大妈赶紧挪过一台风扇,凉爽的风顿时源源吹向中年人。

“师傅,今天怎么是你送的水?”大妈问。

“听说跑这路的顾不过来,我是他们临时叫来的。”

“是的,都打电话要水,能顾得过来嘛。”大妈说这话时,已将一杯水递到了中年人面前,可是中年人没有接,问:“大妈,您家有一次性茶杯吗?”

“……”大妈望着中年人,有些疑惑。

“大妈,我患过肺结核。”

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说:“不必顾忌,没事的,你快喝吧,是温水。”

中年人接过水,脖子一仰,干了。一杯温水下肚,他感觉舒坦多了,就返身从门口把水提进来,拆了封,装到饮水机上。大妈也就让中年人帮着装水,等他装好了水,掏出五元钱来给他。中年人收了钱正要离去,大妈又叫住了他,让他等一等。

大妈去房里取回几盒药来,对中年人说:“这是进口药,专治那病的,你拿去问问医生,要是行就服了吧。记着,那病要根治,一旦复发就有些难了……”

大妈说着说着,声音有些异样,中年人不解地望着大妈,大妈将药塞进他的手里,又说:“拿着吧,我女儿从国外寄来的,都是上好的药,只是……我家老头……他自个耽误了……”

中年人明白了,心里难过起来,两眼一润,想说些什么,可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像个孩子似的站在大妈的面前,好一会才说:“大妈,您老人家今后要是有力气活,就打我电话!”

踏车回去的时候,中年人感觉腿脚都是劲,日头好像减了几分威力……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5年第10期)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 2 )小说中的“大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3 )小说的第二段在内容、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4 )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词句。

“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句中的“黯然”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5 )读完这篇小说,我们倍感温暖。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四、写作(分值:60分)
花有形,花有声,花有语,花有情……古往今来,花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无限情思的寄托。

请以“花开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优雅的魅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