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
B: 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 “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孩子喊道:“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
D: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2、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

A: 辱
B: 多、杂
C: 卑鄙
D: 下流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响晴 依靠 缺口
B: 安适 伫蓄 宽敞
C: 地毯 幻想 园圈
D: 准保 斜射 摇蓝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中生活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三年来的默默付出。(把“在心里”去掉)
B: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把“切忌”改为“避免”)
C: 他在做每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将“认真思考”和“深思熟虑”对调)
D: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②⑥⑤①④③
D: ③①⑤②⑥④
6、

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时(zhán) 息(qī) 细(qiān) 人不倦(huì)
B: 丽(guī) 泥(nìng) 据(jí) 海市楼(shèn)
C: 解(pōu) 粗(guǎng) 挑(xìn) 苦心孤(yì)
D: 然(mù) 落(yǚn) 藏(chù) 苗助长(yà)
7、

根据文段内容,词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_________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得清楚,刹那间_______了,随即就 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A: 僵直 扑撒 抛举
B: 僵直 抛举 扑撒
C: 抛举 扑撒 僵直
D: 抛举 僵直 扑撒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______的基础。

②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设置的综合素质考查,______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复习备考时______不应掉以轻心。

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______,不能出尔反尔。

A: 坚实 纵然/固然 允诺
B: 坚固 纵然/当然 承诺
C: 坚实 虽然/当然 承诺
D: 坚固 虽然/固然 允诺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C: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 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通过“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间”三个专项活动,八桂大地的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我市“绿色低碳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 “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将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
D: 复习迎考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
( 2 )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在必醉 ②环堵萧然 ③短褐穿结 ④以此自终

(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 )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 ________ ”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 4 )陶渊明“好读书”却又“不求甚解”,这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②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③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

。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⑤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

⑥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⑦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⑧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

。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⑩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

⑪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

⑫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⑬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细细体味行走着阅读的滋味。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哪几次“行走着阅读”的经历。
( 2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④段和第⑨段中的横线处,第④段应填________,第⑨段应填________。

A.那是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

B.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

( 3 )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4 )本文以“行走着阅读”为题,有什么好处?
( 5 )最后一段写到“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
②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
③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
⑤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⑥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⑦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听得我心酸。
⑧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⑨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⑩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有改动 作者:邢汶)

( 1 )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为什么?
A、《生命啊,生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生命》
答:选 项。 因 为:

( 2 ) 作者善于运用一些修饰语来传情达意。例如:(1)用“ ”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 ;用“____________ ”来修饰阳光,借此来比喻 等。

( 3 )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 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面貌。

( 4 )第⑨段画线句中,你认为“生命的硬度”是指 , “生命的质量”是指

( 5 )第⑤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的这一行动?为什么?

( 6 )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二:忍得住

要求:①仔细审题,要详略分明,层次清晰,语言连贯、得体,综合应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シ夏雪风雷メ”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