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青海省化隆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孩儿初见唐僧时装扮成一个顽童,骗取唐僧的同情,后来又假扮观音抓住了猪八戒。孙悟空装扮成牛魔王来救八戒,红孩儿用自己的生日测验“父亲”的真假。
B: 鲁智深在桃花村痛打强娶刘太公女儿的周通,表现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 《骆驼祥子》除了讲述祥子的心酸故事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 保尔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2、“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 )
A: 阿龙纳斯
B: 康塞尔
C: 尼德
D: 尼摩船长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弹精竭虑 不缀劳作 藏污纳垢 长途跋涉
B: 正襟危坐 粗制烂造 重岩叠嶂 负偶顽抗
C: 张目接舌 巧妙绝伦 满地狼籍 一丝不苟
D: 盘曲嶙峋 兴趣盎然 自出心裁 甲胄之士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郎平用她的人生积淀赋于女排精神新的内涵,使之形成荡气回肠、气吞山河的力量。
B: 晨曦像薄纱一样从天井倾泻而下,老屋每个角落明灭不定,似乎在诉说岁月的苍桑。
C: 中国是最早卫戍管辖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国家,拥有南海主权的铁证毋庸置疑。
D: 这家电商企业心无旁鹜地研发新技术,坚持不懈地攻关求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5、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斑澜 诅骂 蜷伏 秾纤合度
B: 污涩 怅然 温训 孤苦伶仃
C: 虐待 褴褛 蓦然 怪淡不经
D: 叮嘱 臃肿 匍匐 神采奕奕
6、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颤抖 生崖 姹紫嫣红 先发制人 棱角分明
B: 岑寂 奢侈 闲廷信步 轻举妄动 家谕户晓
C: 丘壑 崎岖 别具匠心 孤苦伶仃 拍案叫决
D: 腼腆 犀利 豁然开朗 引经据典 匠石运斤
7、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 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8、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宁静,是滋养心灵的一方沃土。李白的宁静是________,柳宗元的宁静是________,韦应物的宁静是________,王维的宁静是________……人生的起起落落因宁静而美好。

④空山新雨恬淡的心态

②床前月光如霜的思念

③独坐寒江豁达的胸襟

④野渡舟横超然的境界


A: ③④①②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③①④
9、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国著名画家麦克唐纳还根据基姆的描述,画出了万户飞天的插图。

②因此这次实验,被6个世纪以后的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试图利用火箭升空的首次壮举。

③由于万户想象得太简单,风筝和椅子也不符合飞行原理,飞行试验最终失败是情理之中的。

④基姆在《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引用这条史料后,引起了欧美各国火箭学者的注意。

⑤但万户这种大胆而天才的技术构思,比后来俄罗斯有“火箭之父”称号的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提出的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的设想早了几百年。


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⑤②④①
C: ①④⑤②③
D: ③⑤④②①
10、下面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热枕 抽噎 旬职 参差不齐
B: 伫立 参和 闪烁 麻木不人
C: 憔粹 禁锢 消耗 核人听闻
D: 女娲 聘请 突兀 咄咄逼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吉样寺赏牡丹

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 1 )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 2 )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①醉归的情景:________。

②“醉”中蕴含的情感: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

①香远清,亭亭净植:________ ②乎众矣:________

③每之,足苦踬焉:________ ④先君子来室中坐,之:________

(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 3 )用“/”给《习惯说》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 4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怎样的“志”?
( 5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三省”的魅力

马军

①《弟子规》在读书人当中拥有巨大影响,“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语,尤为彻透。一旦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不是义正辞严地指斥他,而是反躬自身,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倘若有,就要马上改过;如果没有,则要警醒自己时刻惕之、戒之,以免重蹈覆辙。

②一个“省”字,意蕴很深。

③夏朝的伯启,就是勇于“自省”的典范。当时,诸侯有扈氏反叛,伯启受禹之命率军平叛。不幸的是,大败而回。事后,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诿过于人,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自己所属的国家,兵多地广,又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等优势,可是却强不敌弱,一定是个人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因此,他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礼贤下士,体恤百姓。此后,国渐富,兵日强,政通人和,众志成城。一年后,有扈氏闻知,顿时打消进犯之念,自缚其身,俯首请降。

④东汉官员第五伦,也属于“自省”的楷模。他一生刚正无私,奉公尽节,官至司空。当有人问他,是否也有私心时,他回答:“曾有人送我一匹世所稀有的良马,我虽没有接受,但每到举荐官员的时候,我却总是想起他。当然,最后并没有提拔任用他。还有,我哥哥的孩子病了,我一夜就去看了十次,但是,回到家就沉沉大睡了。等到我自己的儿子病了,由于公务实在繁杂,一次都没有去看,心里却忐忑不安,彻夜不眠。你看,怎么能说我没有私心呢?”据《群书治要》记载,第五伦对自己私心反省之深刻,简直达到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的程度,终以“三公之尊”光耀史册。

⑤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圣贤的化身和代表,他也是“三省吾身”的终身践行者。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带众弟子周游列国时,途中断炊,多亏颜回讨来一些米,才解了燃眉之急。饭快要煮熟时,孔子却无意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心里很不高兴。片刻间,颜回恭请老师吃饭,孔子却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正好这饭洁净,我就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颜回一听就急了:“使不得,这饭已经不干净了。刚才煮饭时,有炭灰掉进锅里,丢掉可惜,我就将脏的地方抓起来吃了。”孔子一听,不禁慨叹道:“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倘若人们自以为是,不能自觉地时时“自省”,就会不自觉地犯错误。

⑥清代晚期的曾国藩,也深知这一点,他“自省”的功夫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在每天的日记中,他都要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一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地清扫。据记载,曾国藩与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经过反省,认识到自己是犯了“尽人之欢,竭人之忠”的过错,“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

⑦其实,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曾国藩则时时警惕,刻刻自省,以防止其泛滥成灾,冲垮他的人生堤坝。“坐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显然,曾国藩的一生,恰是“自省”的一生,最终,他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被誉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⑧与前述诸贤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位能征惯战的将军,武功盖世,力能拔山,冲天一怒,四海战栗。可惜,他从不知反省,本来很好的一把牌,被他打个稀里哗啦。陈平韩信具为人杰,但都不能为其所用,他俩先后跑到对手刘邦处,造成了项羽人生逆转,直至“四面楚歌”。那些颇具才情的人物都变成了“败亡垓下”的掘墓人。很遗憾,项羽仍不自省,反倒将一切败绩,归咎于时运不济。最后,以“霸王别姬”而落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反省”作为一门必须完成的修身功课,显然十分必要。很多人因为缺失了这门功课,使得耳聪目明可望而不可求,身心安泰可期而不可遇。至于人生事业,更可能是盲人瞎马,大海捞针。

⑩“自省”乃一剂良药。荀子靠它“日参省乎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孔子靠它“见贤而内自省”,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看来,“一日三省”的确很有必要。

(选自《河北日报》2018年7月13日)

( 1 )下列名言不适合做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 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企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对此都要深刻地反思。——王选
B: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C: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
D: 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奥古斯狄尼斯
(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弟子规》中的句子,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点。
B: 文中第⑧段概述“西楚霸王”项羽不自省而失败的材料,是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C: 文章第⑨段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深入论证了“反省”十分必要的观点。
D: 文章第⑩段在上文充分论述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出“一日三省”的确很有必要的中心论点。
( 3 )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请结合片段的主要观点,简要分析本文曾国藩的自省如何体现他的教养的?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 l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叉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 1 )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这篇《雪》被收在鲁迅的《________》里。
( 2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江南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3 )朔方的雪有着怎样的特点?画线的句子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 4 )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写出了江南雪的什么特点?包含着怎样的意思?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你以“值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③不得抄袭试卷内容;④作文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闻不问”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