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
2、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赋、比、兴三部分。B: 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C: 古代兄弟之间依照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D: 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
3、 | 句子中划线词语不含褒义色彩的一项是( ) A: 他对周围同志总是处处关心,体贴入微。B: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C: 我看得见故乡的朝晖夕阴 , 长江上点点归帆。 D: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4、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 他的双眼,足以 他的心智,足以 他的成长,最终让他在怨天尤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B: 迷惑 阻碍 遮蔽 C: 遮蔽 阻碍 迷惑 D: 阻碍 遮蔽 迷惑 |
5、 |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踞(jù) 翩跹(qiān) 卓著(zhuó) 矫揉造作(jiǎo)B: 逮(dăi)捕 叱咤(zhà) 寒噤(jìn) 言简意赅(gāi) C: 忸怩(niǔ) 涟漪(yī) 精髓(suǐ) 戛(gá)然而止 D: 古刹(chà) 牌坊(fāng) 恣睢(suī) 并行不悖(bèi) |
6、 |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制(规模)(《岳阳楼记》范仲淹)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快乐)(《醉翁亭记》欧阳修) C: 野芳发而幽香(花)(《醉翁亭记》欧阳修) D: 余拏一小舟(撑船)。(《湖心亭看雪》张岱)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写景物时,适当调遣笔墨,使动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 那么,所写的景物也就更生动而富有情趣了。B: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于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C: 要想摆脱教育困境,只有实行改革.因地制宜 , 才是教育出具有个性学生的根本手段。 D: 统筹城乡区域反战,逐步使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和农村各得其所。 |
8、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对儿子的舐牍之情。B: 中国队冲击本届奥运会马术首枚金牌的进程由于华天的突然翻身落马而嘎然而止。 C: 他骄健的身姿跨过最后一道栏,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D: 梦想那么昂贵,我们都囊中羞涩。梦想又那么廉价,卖煎饼的大妈都可以滔滔不绝。积极进取每一天,不让梦想变空想。 |
9、 | 下面划线的词语或语素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鉴赏:这里是鉴定和欣赏的意思 ②深恶痛绝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③搭讪 搭讪:勉强地说话 ④不以为然 然:这样、样子 ⑤读了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了:完结、结束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② |
10、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 , 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B: 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 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 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 , 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塞外杂咏①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予以罪废,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②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③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④,近戚孙承祐⑤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⑥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自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崇阜(fù):高山。②并(bàng)水:沿水而行。并,通“傍”,沿着。③杠:独木桥。④钱氏有国:指五代十国时钱镠建立的吴越国。⑤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⑥榜:驾船。 (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不类乎城中 佛印绝类弥勒 B: 尤与风月为宜 水尤清冽 C: 鱼鸟共乐 心乐之 D: 反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 寻向所志 ( 2 )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B: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C: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D: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 1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杭州巷10号
夏阳
①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②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③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楞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④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⑤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⑥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⑦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⑧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⑨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⑩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⑾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我沮丧地摇了摇头。主任皱了皱眉。很显然,我这个刚被招聘进来的大学生第一天的工作,让他很不满意。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⑿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⒀主任沉默不语。
( 1 )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起因:“我”为了拆迁的事情造访了杭州巷10号。
经过:________
结果:________
( 2 )第②段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预想的情形有时会和实际发生的情形并不一致,但这样未必不是一种收获。
请以“这样,也很好” 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