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济南市平阴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一日的开始。“元”和“旦”结合起来,就________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________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A: 体现 引申 传递
B: 象征 延伸 传递
C: 体现 延伸 传承
D: 象征 引申 传承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 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 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 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B: 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C: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 瞬起瞬灭的。
D: 有人要卖马,牵骏马在集市站了三个早晨,仍然无人问津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簇新 绰号 洋溢 如坐针毡
B: 装饰 伤疤 顷刻 不屑置辨
C: 苍茫 旗帜 憋闷 异想天开
D: 熄灭 惦记 熏陶 战战兢兢
5、选词填空
( 1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________。( )
A: 庸俗
B: 粗俗
C: 平凡
( 2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________了。( )
A: 多
B: 浓
C: 深
6、“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
A: 诗歌
B: 音乐
C: 小说
D: 散文
7、

在2017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晨光二中的设计者收集了以下四幅对联,适合挂在读书廊廊柱上的一项是( )

A: 上联:虚心竹有低头叶 下联:傲骨梅无仰面花
B: 上联:水清石出鱼无数 下联:竹密花深鸟自啼
C: 上联:墨香盈雅室 下联:书声溢芳园
D: 上联:有山皆图画 下联:无水不文章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狼藉 肖像画 为富不仁 吹嘘炫耀
B: 懈怠 顶梁柱 自出新裁 惟妙惟肖
C: 纤维 关连词 不辍劳作 触目伤怀
D: 沧桑 懒洋洋 磨肩接踵 出奇制胜
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D: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0、

《骆驼祥子》中祥子脸上的疤是怎样来的?( )

A: 小时被驴咬的
B: 虎妞咬的
C: 侦探打的
D: 磕破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习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 《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 两首诗歌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 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 2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不劳辱。 ②见火 , 皆当鸣鼓大呼 辍业投笔叹曰 ④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徐令彪少子也 /辍耕垄上。
B: 效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 /属予作文记之
C: 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得而腊之以
D: 超顺风纵火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②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 4 )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

( 5 )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助读资料】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⑧1953年,丘吉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 1 )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几则也包含了题目中“帮助”的意思,它们是( )

A: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C: 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D: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E: 施比受更有福
( 2 )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

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绅士:________

( 3 )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

( 4 )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 5 )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 6 )阅读全文后,请用“假如……就……”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写两句话,表达你对第⑦段中“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解。

( 7 )阅读助读资料,完成这张读书卡片。

时间

2011年6月20日

类别

人物介绍

丘吉尔: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愿你披荆斩棘,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①和父辈们普遍崇拜的战斗英雄、先进人物相比,如今的年轻人似乎不知道该向谁看齐,只被演艺和商业明星的光环晃得头晕目眩、不可自拔。榜样的背后,是价值的取向。难道我们年轻人,真的是沦为精神空虚、拜金主义、娱乐至死、幻想“一夜成名”的代名词了吗?

②我不服,我想你也不服。“偶像”这个词,本身就含有“虚幻”“盲目”的意义,容易误导人想到明星,而“榜样”则是指“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二者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怎能混为一谈?

③况且,当下中国虽少见枪林弹雨、血染山河,但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挽救飞机重伤牺牲;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80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80后特警张劼为保护居民楼200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却被烧得“像个烂桃子”……他们,恪守和实践着这些宝贵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④榜样找错了,人生就歪了。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这个时代,谁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榜样?明星可以吗?如果他醉心艺术、孜孜以求,不是碰运气、靠脸蛋炒得大红大紫;如果他德艺双馨、言行一致,不是给粉丝一面、背地一面的“戏精”,当然值得褒扬。

⑤普通人可以吗?有一位51岁的父亲和他19岁的女儿考上了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女儿说,爸爸是最好的榜样。身边的人,反而更能言传身教。

⑥“失败者”可以吗?当柯洁以一己之力代表人类与人工智能对战,却负于阿尔法狗,谁又能说他的勇气和坚持不值得被称为“榜样”?失败不可怕,拼过就值得!

⑦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是什么?是羡慕他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还是钦佩他的奋斗之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还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骛?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

⑧“一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一次行动胜过二十次感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你的面前,是一方干事创业的沃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愿这个新时代,能唤醒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50岁、60岁;愿你披荆斩棘、矢志不渝,磨砺成自己的“榜样”“英雄”。

(选自《人民日报·给青年的一封信》)

( 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论述了如今年轻人的榜样大多是战斗英雄、演艺和商业明星、身边的普通人以及“失败者”。
B: 当下中国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他们成为了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C: “偶像”含有虚幻和盲目的意思;“榜样”是指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D: 不论年龄的大小,只要你披荆斩棘、矢志不渝就能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 2 )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论证
B: 正反对比论证
C: 道理论证
D: 举例论证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青年人只要披荆斩棘,矢志不渝,必能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B: 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扫雷英雄杜富国,“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的典型事例,可以补充进第③段中作为论据材料。
C: 这篇议论文运用了丰富的事理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也向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D: 第⑦段中的“关键是”几个字不能删掉,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我与的故事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Unique”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