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隆昌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B: 休稷/降于天
C: 门人/弟子填其室
D: 八百里分/麾下炙
2、在古代,名和字是有严格区别的,只有父辈、祖辈和皇帝能直呼其名,其他人只能以“姓+字”的形式称呼别人。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字晓岚,和珅与皇帝都称呼他为纪晓岚。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和珅与纪昀是同僚,不能直呼其名
B: 皇帝称呼纪晓岚,有失至尊地位
C: 皇帝称呼纪晓岚,表示对臣子的尊重
D: 和珅的称呼正确,皇帝的称呼错误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的最终裁决,中国态度非常明确: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并敦促菲律宾尽快回到谈判桌前。
B: 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老是埋怨别人,责任。
C: 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D: 这次来中国参加G20峰会,各国领导人在工作之余,又走马观花地游览了美丽的杭州。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B: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C: “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D: 桃花开了,红的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5、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A: ①跳得多么欢快②大海神秘的涛声把我们的灵魂
B: ①剧烈跳动②大海神秘的涛声把我们的灵魂
C: ①剧烈跳动②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
D: ①跳得多么欢快②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帷幕 嬉闹 明辩是非 顾名思义
B: 桑梓 晨曦 人情炼达 刚毅不屈
C: 惩诫 震奋 正襟危坐 突如其来
D: 精致 荡漾 引经据典 养精蓄锐
7、

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泣(chuò) 短(zhàn) 忍俊不(jìn)
B: 立(sǒng) 溅(bèng) 盘卧龙(qiú)
C: 次(lǚ) 立(chù) 头晕目(xún)
D: 活(bō) 仿(fé) 一丝不(gǒu)
8、

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充气式太空舱又称比格罗可拓展活动舱,由铝制支架和可折叠的特殊面料构成。这种舱_____。因为气球在充气式膨胀,漏气时塌瘪,其内部没有支撑结构;而帐篷可依赖其支撑结构折叠和展开。

A: 虽然是通过充气膨胀的,但他更像帐篷而不像气球
B: 虽然他更像气球而不像帐篷,但是不可通过充气膨胀
C: 虽然它更像帐篷而不像气球,但是可通过充气膨胀
D: 虽然不是通过充气膨胀的,但它更像气球而不像帐篷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说到李教授,我马上想起他如雷贯耳的形象。
B: 他想:难道我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不!我不能自暴自弃,我一定行的。
C: 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读书难,其实读书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地读书。
D: 经过妈妈的一番开导,我顿开茅塞再也不死钻牛角尖了。
10、

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创新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技术创新还是艺术创新,其背后都有创新者的好奇、洞见和决心在散发光芒,成功 离不开机会, 机会只为那些专一的创新者敞开大门。

A: 推动 无论 固然 但
B: 触动 只要 所以 因为
C: 推动 即使 只有 才
D: 触动 不管 虽然 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2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的大意。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________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

③不可状 ________ ④公退之暇,鹤氅________

(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天下之乐乐 烟云竹树
B: 不物喜,不以己悲 其价廉而工省也
C: 处江湖远 竹工破
D: 则何时而乐耶 子声丁丁
( 4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的猫和老鼠

毕飞宇

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

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们对我的好处来:我6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又瘦又小。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10多里地。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这件事都过去30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12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文章有删节)

(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题概括回答。
( 2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中划线词语有怎样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简要分析)

②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打断骨头连着筋”是一种怎样的牵扯?联系上下文回答)

( 3 )第四段作者写“姐姐背我治病”的内容,有什么表达作用?具体分析。
( 4 )如何理解文末最后一句话,请结合你自己的“猫和老鼠”的情感体验谈谈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 4 )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5 )“借”是门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童年里的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字数500字以上。③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一律用xx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即使说抱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