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因什么而死?( ) B: 车祸 C: 吊死 D: 饿死 |
2、 | 下列复句类型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B: 为了生活而劳动,为了劳动而生活。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 D: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3、 |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嘛?害得我差点没认出来。 B: 王老师絮絮叨叨地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义的思想政治课。 C: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D: 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扬州2016中秋国际车展上,各商家推出许多新产品吸引顾客,整个交易大厅车水马龙 , 人山人海。 B: 元旦音乐会上,张莉莉同学献歌一首,她唱得娓娓动听 , 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 C: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干部因地制宜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D: 为迎接校艺术节,小磊和搭档们逢场作戏 , 精心编排了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
5、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秋,光雾山呈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绚丽奇观,真是赏心悦目。 B: 距离我上一次来巴中,已经17年了,真是时过境迁啊,很多地方都已经大变样了。 C: 白衣镇是巴中市著名的风景区,我曾经去过那里,但由于当时时间匆忙,只好过犹不及。 D: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保持目标不变,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
6、 |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 B: 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 C: 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D: 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 |
7、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雾霭 原驰蜡象 点缀 慷慨解囊 B: 慰籍 红妆素裹 绷紧 附庸风雅 C: 伫立 残阳如血 践踏 中流砥柱 D: 伟岸 略输文采 遗憾 顿失滔滔 |
8、 | 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
9、 | 下面对《过零丁洋》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 首联写自己步人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同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地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B: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他惊讶地叫道。 D: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在原文横线填上所缺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 ( 2 )全诗由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全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________( 3 )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4 )找出诗中与“国”相同意思的一个词。 ( 5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________,有什么作用?________ ( 6 )“感时花溅泪”的“时”是什么意思? ( 7 )找出诗中运用互文修辞的句子,并进行翻译。 ( 8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 回答相关问题。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抑亦人谋也 ( ) ②名微而众寡 ( ) ③ 箪食壶浆 ( ) ④利尽南海 ( ) ( 3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4 )用原文内容填空 选文中诸葛亮提出的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方针是“ 。”根据这一方针,他先论述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 ”;接着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 ” , 再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后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 5 )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
深冬,厚雪,无风。炊烟袅袅地飘,弥散在粉红的朝霞里,亦如《诗经》里飘出的那一缕缕情思。踏雪而行的人们,穿着厚重而温暖,心态安然。呼着热气,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
天儿好蓝,世界好安静。
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孙女。穿红羽绒服的孙女,驼在车后座上,红线帽捂得她只露着双亮亮的眼睛,却举着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边拍边喊:“大雪!白雪!……”双脚还踢着车子,震得枝头的雪团儿,闪着光泽,无声地纷落。喜鹊也从枝头,“呀”地一声打着弧线飞走了。
化了一部分又被冻了一宿的雪地,格外打滑。爷爷握紧有点抖动的车把手,脚下迈得更仔细,不敢回头,嘴里轻呵着:“坐好,坐好!别摔了。手套戴好,别冻着。冻坏了可怎么上学哟。”
“爷爷,我戴着呢。你怎么忘戴了呢?冻坏了可怎么送我上学哟!”女孩学着爷爷的腔调,稍稍安静了下来。
“我不冷。爷爷抗冻,不用手套。”
“冻得疼吗,爷爷?”
“不疼。你坐好!戴好手套啊……”
女孩的红,爷爷的灰蓝,慢慢消失在白皑皑的雪里……
校门口的女孩,举起手,用毛茸茸的小兔子和爷爷说,拜拜。爷爷疼爱地注视着,久久没有离去。
女孩,你可知道,这疼将温暖你一生。
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也是儿时,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只是那时,没有小手套捂住我的小小手。脚下穿的,是那个年代里最熟悉不过的黄帮鞋。这鞋伴我走过了春秋——夏天是要打赤脚的,又踏在冬天的坚冰利雪上。要快跑啊,到爷爷家的热炕头上。不然鞋都冻透了,脚能不疼吗?手已经被冻僵了呢。
一到冬天的白天,爷爷家的炕头上,总是捂着一床小被子,等待着哪个冒了风雪扑进来的孩子,好伸进手脚去取暖。我家的热炕头儿,白天是不太热的,冬天也是忙在队上的爸妈,舍不得也没时间让那炕头儿像个热炕头儿。
于是吃过早饭,奔往爷爷家。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脚丫子捂在被底下,冰冷的小手儿捂在爷爷满握的手心里,雪凉的小脸儿贴在爷爷温暖的脸颊上。我暖了,爷爷却疼了:
“噢,凉死我了,你这小淘气……”
我傻傻地笑着,知道呵呵笑着的爷爷,心疼着我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爷爷的笑依然清晰,我的一双早已长大了的手,却抓握不到爷爷那粗糙的双手,只留下满握的温暖,是爷爷曾经给我的疼。
女孩,远在异地的南方求学。瑞雪纷披北国时,南方的枝头上,依然有繁的花,硕的果。女孩想家了,想家乡的雪。电话里,偏要找姥爷,问的是雪,撒的是娇。接电话的父亲,笑语盈盈,说的都是孩子话。我知道,一份可以穿越时空的疼和历久弥新的爱,已跨过千里,飞临女儿的身边。
一句念,一握手,那一刻,那份疼,要温暖,你一生。
( 1 )根据文章叙述的顺序,梳理出“温暖一生”的三个事件。(格式不要求)________→(小时候)我去爷爷的热炕头暖脚→________。
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 4 )本文前四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5 )理解“那一刻,那份疼,要温暖,你一生”这句话,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大将陈赓
①陈赓特别重视司号员。每次战前动员,陈赓讲完作战方案后,就会给大家示范号兵吹号的各种姿势。还对他们说,在战斗中,号声特别能鼓舞士气,但号兵伤亡最大,因为当士兵还是卧姿时,号兵要用跪姿吹号:士兵跪姿时,他又要用站姿吹号。所以,他对号兵特别优待。
②抗战时期,邓小平在一二九师当政委,陈赓在其下属的三八六旅任旅长。一天,邓小平让陈赓到师部开会,宣布让他到师部任副师长。他不干,他说,我是在前线打仗的,到机关里干什么?邓小平苦口婆心说半天也没用,最后没办法就关了他的禁闭。谁料,陈赓竟然对看管他的哨兵进行“策反”,最后带着那个哨兵跑回部队。等到邓小平发现时,陈赓早上了战场。
③1952年6月,陈赓接到一纸回国调令,中央让他创办“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办学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陈赓遵向专家求教,列出教授名单,想方设法从各地大学调人。遇上不愿放的,为了保密又不能把工作内容说清楚,他就拿着名单去找周恩来。但总理日理万机,很难找到,陈赓只好在早晨或夜间到总理家里去“堵”。一天早晨,他来到国务院西花厅。这天,周恩来要接见民主人士,客厅里已坐满人。陈赓快速一瞥,不便闯进去,就笔直立正等在门外。恰好此时,他看见周恩来要上洗手间,便迅速地跟了进去。
④周恩来见他匆匆忙忙走进来,便问道:“陈赓,你怎么到了这儿?”
⑤“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请批一下。”陈赓说着就递上了名单。
⑥“你等一下不行吗?”
⑦“等一下你就走了,还是批吧。”。
⑧…………
⑨生活中的陈赓很讲究吃,陈赓之子陈知建说:“爸爸喜欢吃腊肉、腊鱼,在我们家房子里的小夹道那儿盖了一个棚子,专门在那儿熏腊肉腊鱼什么的。”
⑩说到弄吃的,陈赓的部下最了解他这一点。不论走到哪,陈赓的马褡子永远都是食品储藏袋,那里面也总会有大家意想不到的东西。就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时,在雪山顶上,士兵们高高低低一字排开,蜿蜒如一景飞八雪山的巨龙,环境恶劣,短水短粮,陈赓还能摸出白糖来,让大家拌着冰雪吃。
(曹燕/文,选自《读者文摘》2018年第12期,有删改。)
( 1 )请简述选文中关于陈赓大将的几件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在家乡读书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的同学比,自己的成绩稍差,她就抱怨老师的“水平太低”;参加县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她又埋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点的中学读书。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请以“负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小说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