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永新县芦溪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 ,冲倒了 ,挟卷着 ,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一泄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xié)卷 (chǎn)岩
B: (cuī)逼 羞(qiè)
C: (yín)唱 惊(hài)
D: 浑(zhú) (rǎo)乱
( 2 )文章中画线字词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催逼 浪漫
B: 羞怯 激电
C: 峻岩前阻 心平气和
D: 心魂惊骇 一泄千里
( 3 )文章中画线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悬崖峭壁 滚滚沙石 层沙积土
B: 悬崖峭壁 层沙积土 滚滚沙石
C: 滚滚沙石 悬崖峭壁 层沙积土
D: 层沙积土 悬崖峭壁 滚滚沙石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艾青诗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原名是蒋正涵,号海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B: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艾青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他的短诗《刘草的孩子》就是如此。
4、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请(tiě) 心(xián) (kān)护妇 深(wù)痛绝
B: (xiān)细 (1ào)印 (qiǎ)脖子 参(cī)不齐
C: (diào)换 (hān)睡 (xù)牧业 刚(jìng)有力
D: (hōng)笑 (fēn)外 超负(ha) 荷(bó)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讴歌 田竞赛 汗马功劳 自作自受
B: 树梢 水龙头 趾高气昂 温文尔雅
C: 怠慢 冠名权 忠言逆耳 怨天忧人
D: 喝采 天燃气 不屑置辨 承前起后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7、

下列句子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B: 如今,她脸上早已没有了刚下岗时的期期艾艾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者的自信。
C: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B: 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C: 7.1级强震让玉树县结古镇成为重灾区,那里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少数站立的楼房也都有明显的裂横,所见一片狼藉,让初到当地的专家叹为观止
D: 看到电影《可可西里》中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
9、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________________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
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 , 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必经之道)
B: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旧时指国家利用水道调运粮食)
C: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
D: 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工作,从事)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悦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注】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 1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行拂其所为________

于色,发于声________

③出数岁________

期年 , 以出揣摩________

( 2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周 人 之 俗 治 产 业 力 工 商。

(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 4 )【乙】文中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选文.完成1—6题。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大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 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昧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一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⑪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⑫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大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⑬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⑭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大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⑮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⑯“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⑰“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⑱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大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⑲“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政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⑳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2)老太大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傅戎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23)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 1 )选文第④~⑳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方框中的内容。

冷漠怀疑—— ________ ——愉快自信—________

( 2 ).选文第⑦段和第⑩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妙事”:________

第二个“妙事”:________

( 3 )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

( 4 )选文第⑮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6 )选文中盲学生为什么把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阅读《对一只蝴蝶的关怀》,完成小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 1 )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2 )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划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 5 )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 让我与以往不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记忆、格式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