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 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决定招收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计算机软件等专业。 B: 通过开展“今天我步行上学”的活动,使昭通上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的现象得到缓解。 C: 昭通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D: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昭通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
2、 | 与例句中画线的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B: 骑着摩托车向县城奔去。 C: 我把这首歌献给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同学们。 D: 喝了这杯茶 , 他觉得身上暖和多了。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长沙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不仅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位,而且还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关于它们的来历至少都有一个以上的动人故事。 C: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漫延,对餐饮企业和零售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D: 虎门悬索大桥因为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了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所以在特定风条件下,产生了桥梁涡振现象。 |
4、 | 选出加下划线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如鸣珮环,心乐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 虽有嘉肴,弗食 , 不知其旨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是谓大同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株洲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果树、水稻,此外,还适宜栽种柑橘。B: 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5年度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的问题。 C: 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内容,并且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 D: 尽管你的捐献如何微薄,但在地震灾区人民的心目中,却比千斤的砝码还要沉重。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剥皮(bō) 阔绰(chuò) 麾下(huí) 分外妖娆(fēn) B: 汲取(jí) 桑梓(zǐ) 佝偻(gōu) 引吭高歌(háng) C: 箴言(zhēn) 臆测(yì) 鞭笞(chì) 忍俊不禁(jìn) D: 埋怨(mán) 恻隐(cè) 峥嵘(zhēng) 锲而不舍(qì) |
7、 |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聪慧的华夏先民将祖国大地的许多地名“染”上颜色,如黄河、赤峰、蓝田、青岛等等,真是巧夺天工 . 这句话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B: 大雪覆盖的野地,有鸿爪印记;春雨弥漫的农田,有鹭鸶照镜.这组对偶句,对仗工整。 C: 我们在初中学过鲁迅七篇文章,其中《故乡》和《孔乙已》都选自《呐喊》。 D: 颜真卿、欧阳询、柳宗元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代表的颜体、欧体和柳体书法,各具特色。 |
8、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几篇。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春秋》合称“四书”。 C: 《水经注》使其作者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成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作者是西汉时的刘向,《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
9、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中华儿女薪火相传、锲而不舍的奋斗史诗。 B: 歌手们见啥唱啥,即物起兴 , 以歌代言,憧憬未来,倾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C: 黄山的迎客松枝干遒劲,根深蒂固 , 它的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着五湖四海的宾客。 D: 卖艺的吆喝声粗壮有力,说书的鼓声节奏分明,拉洋片的唱词合辙押韵……这一切汇成一曲市井交响曲。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1 )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写的景象。( 2 )从表达的情感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诗歌中“________”这一意象(饱含感情的物)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①,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②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④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注】①纡曲:曲折。②书记:书本记载。③践跻:登临。④叠崿:层叠的山崖。 (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节选第一段中表现了西陵峡山高水急、林木高茂的特点。 B: “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和《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节选第二段运用了引用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西陵峡的独特景致。 D: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西陵峡悲寂凄凉气氛的恐惧之情。 ( 2 )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
年轻人更需要反省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的思考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为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选自2007年5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一: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 | 流感 | |
病原体 | 多种病毒 | 流感病毒 |
流行范围 | 散发 | 常发生大流行 |
流行季节 | 季节性不明显 | 晚秋和初冬 |
传染方式 | 空气飞沫,但传染性弱 | 空气飞沫,但传染性强 |
感染频率 | 每年可患2次以上 | 最多每年1次 |
典型症状 | 呼吸道局部症状较重: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咽痛、声音嘶哑等 | 全身症状较重:高烧,伴有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极度疲乏和虚弱、头痛较重 |
病程 | 3-5日即可自愈 | 病程一般数周 |
材料二: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学校应该怎样来预防儿童流感的暴发呢?
学校要创造良好、卫生的环境,每天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一些室内空气消毒措施,同时做好儿童课桌椅和玩具的消毒与清洁工作。学校要积极做好预防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小朋友养成勤洗手和正确的洗手方法,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巡检工作,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烧、咳嗽或咽痛等表现,应通知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以免发生学校内传播。学校一旦发现流感样病例的聚集性疫情,要及时向所在区疾控中心报告,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材料三:对接种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如图:
生活处处有感悟,一次真诚的心灵碰撞,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一次拼搏的汗水,激发了内在的潜能;一次乐观的转变,翻转了最终的结局;一次陌生人的街头遇见,让你感到生活的美好……
请以“与 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