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四川省雅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小说以"钢铁"命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不是蓝色的眼睛,而应该像钢铁般灰色的眼睛。
B: "斯大林"在俄语里就有"钢铁"的意思,这部小说体现了斯大林的思想。
C: 人们应有保尔钢铁般的意志。
D: 打仗需要用钢铁作的武器。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挡 督战 封锁 业已
B: 负隅顽抗 拒绝 协定 功势
C: 排山倒海 策略 占据 管辖
D: 横度长江 豫北 惨败 企图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在熹微的晨光中,那只大白鸟停歇在树枝上,不停地啼鸣着。
B: 他说话文绉绉的,由此推测他谈吐并不文雅,举止还欠斯文。
C: 在青海,面对广袤无垠的原野,寸草不生的山峰,心头弥漫着边塞诗的悲壮与苍凉。
D: 对转基因技术的评价,世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4、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是有香气更是_____。_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_了。

A: 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
B: 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
C: 司空见惯 因为 平凡 沉迷
D: 唾手可得 但是 平凡 沉醉
5、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 《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 《热爱生命》的作者都是美国的杰克·伦敦,《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6、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余光中《乡愁》一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思念。
B: 《醉翁亭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字永叔,晚号六一居士。本文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之时,表现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之情。
C: 《岳阳楼记》是南宋范仲淹的作品,岳阳楼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此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D: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此诗和《北方》《黎明的通知》都是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作品。
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 小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班的女生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C: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D: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一一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8、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凌驾 风骚 睿智 脑羞成怒
B: 扶掖 佝偻 凭吊 言行相故
C: 损落 禁锢 亵渎 重倒覆辙
D: 灰烬 庸碌 旁骛 恪尽职守
9、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嘶哑 嘟囔 一易孤行 相得益章
B: 帷幕 喧腾 海枯石烂 行将就木
C: 糟糕 龟烈 分崩离兮 大庭广众
D: 闲瑕 藻饰 不以为然 味同嚼腊
10、选出填在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在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 、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 、勇于创新。深究其里,重点却 “工匠”, “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A: 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 不仅在 更在于
B: 锲而不舍 不懈追求 不是 而是
C: 不懈追求 锲而不舍 不在于 而在于
D: 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 既在于 又在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1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 2 )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三日乃见乎王

________

②不远千里而寡人

________

③愿其说

________

④今令臣玉炊桂

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秦之楚

A: 禽兽变诈几何哉(《狼》)
B: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 乃记而去(《小石潭记》)
D: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 5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但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低头认真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②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的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③由此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我故意走了几节车厢,见到一个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一位中年妇女还要给这个“老外”拍照,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④说起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恐怕更多。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有时候一上课,举目望去,抬头听讲者不到一半,余者大都在低头玩手机。有位教授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稍微加了点儿作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教授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当中。

⑤“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就肯定会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那么未来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人头地就更不可能了。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拥有的文凭和各种技能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⑥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高贵的低头”,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由此,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⑦我们应尽情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精神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容仪,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 2 )本文第⑤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

( 3 )你认为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请简述理由。

( 4 )联系现实,谈谈如何让更多的人“高贵的低头”。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生死之间

雷抒雁

①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走了,没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从你身边消失了,消失了。

②那个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双曾抚摸你面颊的枯瘦的手,那种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③这是不能再生的消失,不像剃头,一刀子下去,你蓄了很久的头发落地了,光头让你怅然,但是,只要有耐心,头发可以再生出来。一个人死了,不会再出现,不会的。

④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是彻底的结束,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地没有了,没有了。

⑤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地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

⑥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⑦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⑧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⑨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⑩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我焦灼、急躁、不安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虽然没有听见妈妈的呼喊声,可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被熄灭。

⑪ 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

⑫没有药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痛,所以只有学习“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说教,曾经让我厌恶,现在却成了我必不可少的药物。

⑬ 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陀,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

⑭ 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料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失去过亲人的家庭。最后,佛说,你要准备学习痛苦。

⑮ 痛苦,需要学习吗?是的。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精心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生长。你得学习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让痛苦“钙化”,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⑯ 不过,这将是困难和缓慢的过程,你得忍住泪水。

(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
B: 本文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
C: 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D: 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劝慰“我”,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
( 2 )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请赏析下列句子。

①那个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双曾抚摸你面颊的枯瘦的手,那种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②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精心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生长。

( 3 )文章⑧— 段所记叙的内容在叙述方式上称为什么?有何作用,试分析。
( 4 )2020年2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汉同济医院去世,他的女儿正在医学院读书。请结合本文中对亲人离去、消化痛苦的态度做法,给刘智明女儿写一段话,字数100字内。
四、写作(分值:60分)
无论生活多么繁忙,我们都要保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有一种幸福,叫陪伴;有一种幸福,叫分享;有一种幸福,叫被批评,有种幸福,叫有人等你回家……于你而言,什么是幸福呢?

请以“有种幸福,叫 ”为题写一篇作文,或叙写你的经历,或抒发你的情感,或发表你的见解。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或者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要出现影响回卷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死守着我爱的那个男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