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的好汉是( )。
A: 林冲
B: 花荣
C: 鲁智深
D: 武松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只要人人都能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C: 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D: 小明同学到现在还没来参加比赛,带队老师断定他大概放弃了。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B: 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承受阴影,于是,他信口说,走错了人家。
C: 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D: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4、

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蓬(gāo) 噪(guō) 锐不可(dāng)
B: 首(qiáo) 笑(chī) 褓(qiǎng)
C: 白(shà) 干(biě) 恣(suī)
D: 星宿(sù) 追(shuò) 呱呱坠地(guā)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泥泞 密匝匝 摧枯拉朽 风华正茂
B: 茏罩 摄影家 生机盎然 和颜悦色
C: 娴熟 啄春泥 因地制宜 纵横绝荡
D: 疾驰 结核症 诚皇诚恐 抑扬顿挫
6、下列划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发liǚ yīn红 chéng罚 叱chìchà
B: shū忽 línɡ选 菜qí 诅zòu
C: 画fǎng 旗jīng 脑suǐ chù立
D: 强jüé jí妒 上sù 盘
7、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 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 , 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B: 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嘛?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C: 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 , 虚心接受。
D: 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 ,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8、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笑莴 阎罗 惨淡经营 华众取宠
B: 薰黑 胆怯 身临其境 拖泥带水
C: 统筹 劫难 闲情怡致 雕梁画栋
D: 藻饰 暮霭 千均之力 狂妄自大
9、

《骆驼祥子》中谁的引诱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 )

A: 夏太太
B: 李太太
C: 王太太
D: 张太太
10、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后,全国再次掀起了路遥热潮。
C: 千垛迷人的油菜花,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D: 随着“净网2016年”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网络空间必将越来越干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 1 )《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 2 )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 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独行
B: 真无马邪?
C: 河伯始旋面目
D: 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 2 )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
A: 贫贱不能(移动)
B: 见闻者无不流(眼泪)
C: 此之大丈夫(称作)
D: 有使使止之(不久)
( 3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 “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 4 )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5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①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

②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③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④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⑤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⑥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⑦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⑧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⑨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⑩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⑪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⑫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发生。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劈哩啪啦全毁了。

⑬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⑭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⑮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⑰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苦难这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⑱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⑲这是祖母的哲学。

⑳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㉑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儿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小半个天空

( 1 )面对深重的苦难,祖母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
( 2 )说说你对第⑮段加下划线词语“戳”的理解。
( 3 )分析文章结尾第㉒段划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 4 )文章标题“一只倾听黑暗的蜡烛”好在哪里?
( 5 )第⑰段划线句子“苦难这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蕴含深刻的哲理,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 1 )文章以“年集”为线索,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几件事,请参照例句,完成填空。

①年底时,乡邻们去集上看热闹、置办年货。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逛完集市回到家,我得到母亲的关怀和心疼的埋怨。

( 2 )文章第①段用歌谣开头,有什么作用?
( 3 )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

( 4 )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 5 )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年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我的引路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②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③书写工整,文面整洁,格式规范;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把眼泪流完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