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福建省安溪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解释有错的一项 ( )

A: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B: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C: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D: 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2、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 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 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3、

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头脑简单、粗野率直的鲁提辖听说柴进被藏在枯井中不知生死,便脱得赤条条,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
B: 《琐记》里的衍太太唆使“我”偷家里的东西变卖,“我”没有照她的教唆去做。她却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
C: 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D: 漂流到荒岛后的鲁滨逊,看到一群野人正在围攻一个逃犯。见此情景,鲁滨逊拔枪解救了他,并给他取名“星期五”。
4、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碧绿”、“重视”、“精神”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的“高傲”是褒义词。
C: “惊讶”、“惊奇”、“惊喜”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意外、喜悦的心情。
D: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选出下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 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 “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D: 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茶(zhōng) 对(jiào) 惴不安(zhuì)
B: 秀(qí) 脱(jiù) 而不舍(qì)
C: 狡(xiá) 干(biě) 光彩熠(yì)
D: 谬(bèi) 熟(rěn) 毋庸言(zhuì)
7、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黑沉沉的夜空,星光稀缀。

②时而有游船从身边掠过。

③湖面上,灯影、船影交辉,桨声、水声和弦,如同无数条金蛇狂舞,闪烁着粼粼波光,就像一个天然的舞台。

④也有的只是一对情侣依偎在船舱之中或是船头轻轻细语。

⑤船上,有的琴音笙歌不绝于耳。

A: ①③⑤②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⑤④③②
8、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使信息网络得到了快速普及。
B: 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 日前,中央财政已安排50亿元资金对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因大气污染导致的雾霾天气进行专项治理。
D: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优秀人物活跃在襄阳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经久不衰的历史故事。
9、下面对《行路难》(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 “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 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 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10、下列划线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十日(居住) 望桓候而走(通“旋”)
B: 三军可帅也(改变) 死而后(停止)
C: 则久已矣(生病) 可怜无数山(可惜)
D: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年) 鸣而不能通其意(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春水生 杜甫

其 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眼俱明!

其 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②汝曹:你们,指水鸟。③禁当:阻挡、拦挡。

( 1 )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

( 2 )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⑴。竹工破之,刳⑵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⑶,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⑷,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⑸,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注释】⑴椽:房椽。⑵刳:剖、削。⑶圮毁:坍塌。⑷幽阒辽夐:环境的清幽寂静,视野的辽阔绵远。⑸氅衣:与披风相似,罩于衣服外,用以遮风寒。

( 1 )解释划线的实词。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________

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

鼓琴________

鹤氅衣________

( 2 )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或异二者为 黄冈地多竹
B: 不物喜 其价廉而工省也
C: 则何时而乐耶 比屋皆
D: 必曰 刳去
(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宜 投 壶 矢 声 铮 铮 然 皆 竹 楼 之 所 助 也。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焚香默坐,销遣世虑。

( 5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 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 1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
( 2 )你知道这个小男孩的作文为什么能“深深地打动他的老师”吗?
( 3 )体会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 4 )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 5 )文中的小男孩儿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 6 )下面这段话运用写作文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小男孩“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用这种细节表现的方法将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他学习起来总是那么刻苦。

( 7 )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点评:一个________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 8 )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的横线上,并且永远记住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光的疤痕

王清铭

①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槪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②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③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④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

⑤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⑥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

⑦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⑧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⑨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⑪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⑫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⑬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⑭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就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⑮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

⑯这段少年时的经历,我记忆甚深。阳光在我身上、心上打下的烙印,会深刻地影响我的一生。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

注:①土埕[chéng]闽方言:指房子正门前的私人或公共空地。②苦楝[liàn]树:一种落叶乔木植物。

( 1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阳光的疤痕”含义的理解。
( 2 )第①段画线句对于夏日早晨的环境进行了细腻描写,请问其在文中有何作用?
( 3 )第⑩段划线句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 4 )第③段写“我”面对父亲“黑黝黝”的身影“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而第⑮段又写“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请问“我”为什么“恐慌和悲哀”,又为什么要“羞愧”?
( 5 )文章最后说“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请结合全文说说阳光给“我”留下了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鲁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订正过的讲义,因为这些讲义中留存了许多记忆。在你的学习经历中也有许多记事本、作业本、改错本、课堂笔记本……那些大大小小的本子上,记录着你的生活,寄托着你的情感,见证着你的成长,承载着你的梦想……

请你将“那 本上,满是回忆”补充完整,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不能使用试卷中的素材:(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少年如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