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张家口市万全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朝花夕拾》中,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美国
C: 苏联
D: 英国
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钟教授对工作认真负责,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吹毛求疵 , 一丝不苟。
B: 人与人之间相处应互相体谅,相互理解,不必为了一点小事就锱铢必较
C: 我们做事都应该未雨绸缪 , 以免问题出现时,会措手不及,来不及应付。
D: 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枯燥乏味,毫无新意,让人读过之后味同嚼蜡
3、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张老师去年光荣退休了,许多学生来看她,大家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B: 吴京最近主演的这部电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 吸引了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 在联合国维和史上,中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D: 今年9月以来,贵州省多部门雷厉风行 , 启动了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成效显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5、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诀别 搏学多才 喜出望外
B: 憔悴 两全其美 花枝招展
C: 云宵 波光粼粼 人迹罕至
D: 分歧 徘徊不定 翻来复去
6、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门(méi) 合辙押韵 媲美 然失色(àn)
B: 酬( hè ) 龙吟凤哕 挑衅 长短叹(yū)
C: 丽(qǐ) 盛气凌人 藉贯 一马先(dāng )
D: 招(lái) 颔首低眉 追朔 立鸡群(hè)
7、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
A: 三只脚
B: 两只脚
C: 四只脚
D: 五只脚
8、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嗡(wōng) 酝(niàng) (zhuó)落
B: (zhù)蓄(xù) (léng)镜 粗(guǎng)
C: 咄(duó)逼人 高(miǎo) (jiáo)悴
D: 徘(huí) (dǎo)告 竦(zhì)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5年2月8日,英国惊现“成人幼儿园”,据介绍,在这里可以让成年人获得重回幼儿园的体验。
B: 泸州自从演江路最大露天场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后,许多市民到此停车。
C: 7.5%的GDP增速和国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能否实现,取决于政府的正确决策。
D: 要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关键在于饮食、运动、睡眠三方面都非常重视。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私家车的暴增,使车位引发的邻里纠纷频频上演,停车问题已成为烦扰邻里关系的恶疾。
B: 相比攻坚克难的施工建设,科学运营和长期的管理维护更是考验北调的南水能否永远清澈的关键。
C: 一些招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用人需求增加,但只有待遇上去了,善待外来工,招工就比较容易。
D: 谁也不能否认,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光辉的一面,哪怕是十恶不赦的罪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在《观沧海》中,“涌”字用得很好,试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剩骨/一狼得骨
B: 意将隧/身已半
C: 久/毙
D: 投骨/静修身
( 2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
A: 一屠
B: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C: 其一坐于前
D: 一狼其中
(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也是一部文言小说集,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名作。
B: 本文语言精练,人物形象鲜明。文中的狼贪婪凶残、阴险狡诈;屠户则自始至终表现得勇敢机智,这也正是他能够战胜狼的重要原因。
C: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意思是记述,“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这本书虽然写的多是鬼怪故事,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现实生活。
D: 本文第⑤段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狼的憎恶之情,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 4 )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答题。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

豆春明

①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③土地也该休息了。

④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⑤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⑥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 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⑦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⑧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⑨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 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明天的村庄

⑪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 1 )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 2 )联系上下文,第③段“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

( 3 )细读第⑩段第一个画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再冬天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

( 4 )“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第⑫段“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5 )结合选文,仔细揣摩,下列语句跟括号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优点?

①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

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村庄里树木的花朵萎谢了,叶子凋零了,曾经是繁枝密叶的树木,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②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日,人们在田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 6 )挑战作者。

①有读者认为,选文第①段“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中“遭遇”一词不够恰当。

A请你帮助阐述理由;

B如果要修改这个句子,你认为怎么改更合适?

②选文第⑩段最后一句:“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有读者提出,从立意看,如果把这里的“在”字改为“住”字,会更好。请你帮助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有删改)

( 1 )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信口开河
B: 亲其师,信其道
C: 通风报信
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文章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 4 )当前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 , 阐述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一)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链接材料二)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不管岁月怎样变迁,过年永远是祖先留给我们最暖心的札物。过年是一种期盼.一种感觉,一种体脸,一种遭遇,可能还是一种境界,过年是一种情绪的凝聚,是一种情感的融铸交汇,是一种精种的认同.是一种血脉的延续。对你而言,过年和年味是什么呢?是鞭炮依旧那么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那么灿烂,眼花缭乱?还是走在烟花灿烂的夜空下,却感觉年味这东西一点点的随年龄而去了……

请你调动生活体验,以“感悟年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注意不要把作文话题直接当作标题。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关键是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