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南宁市隆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
B: 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 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
D: 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请柬:新居落成,明日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 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
3、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群结队”“沐浴春风”“左顾右盼”“慢慢探身”是类型各不相同的短语。
B: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一句的主干是“星星出现”。
C: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中“辜负”是名词。
D: “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这是条件关系复句。
4、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安倍选在我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其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
B: 马航MH370失联已一个多月,事件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 众说纷纭 。
C: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D: 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萍水相逢
5、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主任一宣布周末可以开晚会,班上立刻人声鼎沸
B: 这道数学题我使出浑身解数 , 终于解答出来了。
C: 他的篮球技术比我略胜一筹 , 所以总是赢不了我。
D: 我站在100米起跑线上特激动,发令枪还没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出去了。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B: 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曝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C: 李芳发短信约见老同学:“胖子,别来无恙吧!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D: 某学生给他的同学写祝贺信:“祝贺你取得与陈景润一样的骄人成绩。”
7、下面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者甚蕃 远观而不可亵玩
B: 同予者陋之有
C: 花富贵者也 菊
D: 无丝竹乱耳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退kuì 首qiǎo 那shà 巧妙绝lún
B: 编zuǎn 灭jiān 显zhāng 因地宜zhì
C: 眼zhuó 空lóu 国shāng 聋发聩zhèn
D: 形dùn 推chóng 轩xiè 惟妙惟xiào
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月千帐灯,海风万首诗;三江汇入海,明珠耀华夏。2017年11月24日晚,《拥抱新时代、共圆中国梦》大型诗歌朗诵会在广州南沙举行。这是全球首场“一带一路”建设者大型诗歌朗诵会。美丽的南沙新区明珠湾,碧天星光灿烂,工地_______。一首首优美深情的爱党爱国主旋律诗歌在碧海蓝天悠扬,一首首_______的建设者歌曲在五湖四海回荡。活动结束后,我们依然感到诗意盎然、_______,足够我们激动好些日子。

A: 张灯结彩 感人肺腑 激情澎湃
B: 灯火辉煌 激动人心 热血澎湃
C: 灯火辉煌 感人肺腑 激情澎湃
D: 张灯结彩 激动人心 热血澎湃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通常泛指年纪大的人。
B: 《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原名蒋正涵,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 《故乡》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小说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故乡面貌、故乡人的变化,掲示了小说主题。
D: 阅读议论文需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1 )“洛城”指什么地方?
( 2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
B: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憎恨)
D: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同)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光先帝遗德 先帝不臣卑鄙
B: 盖追先帝殊遇 将军宜枉驾顾
C: 躬耕南阳 奉命危难之间
D: 宜付有司论刑赏 安陵君许寡人
( 3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B: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虽然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D: 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面选文诸葛亮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总共提出了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两条建议。
B: 作者为了突出广开言路的重要,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谈,更能让人动心。
C: 选文的议论、叙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我们可以感到作者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D: 在写法上,文章首先从打开进言之路谈起,在此基础上再谈赏罚分明和亲贤远佞的问题,这样说理主次分明,更能让人接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做个快乐读书人
刘 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 1 )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原因是

( 2 )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文(2分): 在平常的读书活动中,你也没少积累各类名言,请写两条你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 3 )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 4 )标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用原句回答)

( 5 )作家刘墉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精读”、“浏览”,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方法,相信你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你向大家推荐推荐你的读书方法?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好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我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沿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八十,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散文海外版》)

( 1 )阅读①②两节文字,将文中石头的不同名称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普通石头→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作者为什么说“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

( 3 )细读第③段文字,完成以下任务。

①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作简要赏析。

②“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一句中的加点词分别透露出“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

( 4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⑤节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 5 )文章题目为“母亲石”,但文中更多篇幅却在写自己和朋友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安排?

四、写作(分值:60分)

记忆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撞击你的心灵,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朵朵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一位朋友、一件往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它们让你难以忘怀,让你深思,让你回味。
请你以“回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梦醉红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