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 ②④①⑤③B: ③④②①⑤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②④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桂林的奇山异水,巧夺天工 ,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旅游。 B: 在元旦舞会上,小柯的衣服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 共同的鉴赏能力让她们俩常常是一见如故。 |
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饶有兴致 头晕目眩 故弄玄虚 相见恨晚 B: 不知所措 不负众望 风烛残年 一如即往 C: 小心翼翼 密密匝匝 怒不可恶 震耳欲聋 D: 瘦骨嶙峋 不屑一顾 推推搡搡 莫明其妙 |
4、 |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比较委婉得体的是( ) A: 同学小强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说:“阿姨,不好啦,小强出车祸了!” B: 当你排队买车票有人插队时,你说:“喂,别插队,自觉点。” C: 你参加作文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 当你的同桌想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
5、 | 下面对《水浒传》这部名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美满家庭被高俅毁灭,本人也屡遭暗算,终于忍无可忍,百般无奈下,投奔梁山;只是初到梁山就受到晁盖的排挤。 B: 《水浒传》中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七位好汉能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刘唐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全然不露痕迹,使精明的杨志中了计。 C: 《水浒传》108将中有三对夫妻:小尉迟孙新与母大虫顾大嫂,菜园子张青与母夜叉孙二娘,矮脚虎王英与一丈青扈三娘。 D: 《水浒传》108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小旋风柴进,“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的都是花和尚鲁达。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诠(quán)释 裨(bì)益 锃(zèn)亮 七皱八褶(zhě)B: 反刍(chú) 折叠(dié) 嘈(cáo)杂 瘦骨嶙峋(xún) C: 纳(nà)凉 翕(xī)动 宁(nìng)可 潜移默化(qiǎn) D: 浩淼(miǎo) 找茬(cá) 霎(shà)时 死乞(qiè)白赖 |
7、 | 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佛着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B: 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C: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 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燥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需要思考,但也不能刨根问底 , 钻牛角尖。 B: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C: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 , 各展其长。 D: 在过去的几年里,所有的新兴经济地区都在飞速发展,但水平参差不齐。 |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 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D: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者形象。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枝叶茂盛了,而且生了根。 B: 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前提。 C: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左右重。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张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①英:同“暮”。 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⑤,寡人闻命⑥矣。”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秦之楚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 5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
阅读理解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1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回去,给老屋换片瓦
立新
①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
②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
③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
④“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再帮你建一个小洋楼。”
⑤父亲一脸不开心,说:“新盖的房子,那能跟老屋一样吗?你们的气息都渗到老屋的墙壁里去了,就拿厨房来说,你们兄弟几个,谁没在里面烧过锅,烘过火,蹭过锅台?新建的,里面有吗,你们会对它有感情?屋子跟人一样,不处久了,哪来的感情?”
⑥父亲的话,让我无以应对,我也曾让儿子站在老屋的各个角落,给他拍照,跟他说发生在老屋里的往事,可他并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他对老屋不熟悉,没感情。
⑦在父亲的催促下,前几天,我终于和他回了一趟老家。几个小时后,老屋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
⑧父亲从屋内找到一把生了锈的镰刀,将杂草荆棘全都砍倒了,屋前一下开阔了起来。
⑨看到满屋子都是灰尘,父亲顾不上歇一歇,又拿起扫帚,开始扫地除尘。我说:“换完瓦,我们就走了,又不住,扫它有何用?”
⑩“要扫的,”父亲边扫边说,“老屋是有灵性的,我们扫了,它就知道主人回来过,没忘了它,没不要它,它就会努力的活得更久,在风雨中自我站立得更久。反之,它就会倒塌得很快。其实,老房子跟老人是一样的,需要被在乎,被关注。”
⑪扫完屋后,他又在我的帮助下,爬上屋顶,逐一扫去瓦片上的枯枝败叶,拔去瓦楞边的杂草,拿掉冻碎的瓦片,再换上一片片新瓦……
⑫儿时,每年我都曾目睹过父亲上房换瓦,那时的他,身手敏捷,动作果敢,根本不需要人帮,可现在他老了,动作缓慢而笨拙,而且有些许胆怯状,我不敢去催他,怕他一着急,踩塌了屋梁,摔下来。
⑬“至少保一年不漏了!”换完瓦后,父亲高兴地说。
⑭下来后,他又朝锅洞里点了一把火,将锅用热水洗了一遍,烟囱里又冒起了久违的炊烟。接着,他又找来水泥和瓦刀,将老屋裂开的墙砖重新勾缝、填好……他做这些时,心情异常愉悦,脸上散发出久违的容光。
⑮把对联重新粘牢,将门、锁、桌子、灯泡,仔仔细细都擦了一遍,父亲一件接着一件事做,他将老屋好好地“梳洗”了一番,让其一下子精神多了。
⑯做完这些,天已经黑了,父亲心满意足地跟我踏上了回城之路。路上,他告诉我,自己最近总梦见老屋被雨漏倒了,灶台也毁了,他回来时,没地方睡,做不了饭,饿得肚子生疼。这下修好,总算踏实了!
⑰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懂了他对老屋的那片深情:老屋,是他每每站在城市的顶端,不断眺望的方向;是他余生想留在那儿,但又无法留下来的无奈;是他一生无法剥离不能失去的根。
⑱我为自己对老屋曾经的不闻不顾感到羞愧,为自己触摸到了父亲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醒悟。不禁想起儿时,我总觉得老家藏在深山里,太过偏避和落后;而现在,我开始为它的偏避而倍感庆幸,因为偏僻,没有商人去投资,没有人要拆迁掉我家的老房,没有人切断我父亲浓浓的乡愁。
⑲不少生在农村,后来进城里的人,常喜欢唱衰人去屋空的乡村。我想,与其唱衰,不如去做些保护或振兴它的实事。比如,常回去看看老屋,像我父亲那般,帮它“梳洗”一番。老屋不消失,故乡就不会消失,游子就能随时满怀期待地归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09期,有删改)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
( 3 )文章第⑯段写到父亲的梦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_》
每位同学身上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懒惰、粗心…… 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一方面,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2.要有真情实感;
3.字数6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