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湖北省宜都市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元方年七岁 过境迁
B: 人也不其忧, 疲倦不
C: 人不而不愠 妇孺皆
D: 未若柳絮风起 前后果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开凿多层隧道来解决高密度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在过去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天方夜谭,如今却实现了。
B: 目前,“智慧桂林”城市免费WIFI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归咎 潮讯   蜡梅花    据理臆断
B: 和煦 肌腱  啮齿类    光大门楣
C: 赋闲 悲伧   口头禅    器宇轩昂
D: 琐事 瓦砾  莫衷一事 囊萤映雪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B: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C: 我们急忙把通风口打开,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D: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 ①③⑥⑤②④
B: ①④⑥③⑤②
C: ①④②⑥③⑤
D: ①②④⑥⑤③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 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C: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D: 小李和小王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7、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B: 《故乡》—小说 《谈读书》-说明文
C: 三顾茅庐—《出师表》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D: 香菱、刘姥姥—《红楼梦》 小弗郎士 —《我的叔叔于勒》
8、(病句诊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B: 因为超采地下水,这里的泉水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C: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D: 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9、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它们的脉膊总是在坚强地跳动,它们的心灵总是在纯粹地展露,它们的生命总是在平静地流淌
B: 我们把自己哪怕是微弱的善良的种子洒播出去吧,让行走在孤独中的人们感觉到温暖
C: 课堂上,书声琅琅,绿茵场上,龙腾虎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情释放着同学们的青春与活力
D: 这个决定让我们莫明奇妙,此时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B: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欧第一高山。
C: 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D: 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大约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现代诗文阅读。

异国思乡

(英)罗伯特·布朗宁

徐觉庆译

啊,正是四月时分,

要在英格兰有多温馨!

你在某个早晨睡醒

就会不经意看到美景:

那低垂的树枝开始吐绿

榆树周围的灌丛已经泛青,

金丝雀正在果树头鸣唱

此时如在英格兰——身临其境!

在一个孤独的夜晚

四月匆匆过,五月翩翩临,

灰莺紫燕飞,往来筑巢勤

故园篱笆内,梨花已凋零

枝条斜逸伸田野,

花瓣露珠落草坪。

弯曲花枝俏,画眉歌轻盈——

每曲唱多次,婉转有余音,

它是想证明,并非一时兴!

田野雾濛濛,露珠

中午雾气散,面貌一片新!

娇美金风花,孩童最钟情——

俗丽甜瓜花,哪有它水灵!


走在思乡的弦上

佚名

一钩明月悬挂

像是

连接着我的神经

操纵着我的脉搏

让我跳动的脉搏

响起思乡的歌谣

江南的雨季

模仿着去年来临时的姿势

低低碎语

天上飞旋的燕子

来自家乡

一声声凄唳

欲唤醒游子的灵魂

游子思乡的灵魂呐

早在离家的那刻装在心里

思绪扰乱了时空

冲破了时间的隔膜

仿佛在这一刻

我走在思乡的弦上

( 1 )下列诗歌的感情基调与上面两首诗歌最接近的一组是( )
A: 《未选择的路》 《天上的街市》
B: 《沁园春·雪》 《我爱这土地》
C: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乡愁》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黄河颂》
( 2 )联系诗歌上下文,下列词语填入诗歌两处空缺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水汪汪 一片霜
B: 亮晶晶 一根弦
C: 欣欣然 一条线
D: 冰冰凉 一团雾
( 3 )同为思乡之作,两首诗都选用了“燕”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进中举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节选)

( 1 )选段可分为四层,下面对层意概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层写范进昏厥。
B: 第二层写范进疯跑。
C: 第三层写范进跌倒。
D: 第四层写邻居议论。
( 2 )下列选项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中举而喜极发疯。
B: 造成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毒害。
C: 邻居对范进态度变好实际上是趋炎附势。
D: 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充满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3 )选文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请选出一处并谈谈它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 1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 2 )如何理解下列语句。

①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②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 3 )从第⑥段中的划线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 4 )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 5 )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时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需自早至晚地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②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③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④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⑤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⑥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⑦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⑧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
⑨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开放,开在了祖母的心窝里。 (作者:丁立梅,选自《知识文库》)

( 1 )上文第②段说,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 2 )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线词语的妙处。

( 3 )从画线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 , 品味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

( 4 )请你谈谈②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 5 )上文第⑥段写到了梵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文。
( 1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材料一2003年非典后,经过13年的追踪调查,中国科学院石正丽团队成功证实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蝙蝠也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 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也是蝙蝠。

材料二钟南山院士研究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很可能是野生动物,而穿山甲、果子狸、蛇等有可能是宿主之一。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被人们捕杀食用,并且手段比较残忍。野味食客以吃野味为荣,这种愚昧无知、逆道而行的行为与文明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开学复课后,你代表年级参加学校的一个话题为“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立场,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这个春节是在疫情中度过的,在这场打赢疫情的阻击战里,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全国各地的人们支援武汉: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等顶级专家率队紧急奔赴武汉,用最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武汉“问诊把脉”;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从四面八方紧急驰援武汉,共战疫情,原本还是孩子的90后、00后披上白大褂就成了守护武汉的抗疫英雄。他们奋不顾身,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感天动地,他们的行为感动世人,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

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学校团委决定开展一次书信征文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写一封信,来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两个人的烟火”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