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①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② ,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B: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C: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搜罗最新倍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D: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
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你们都是好样的。”听完海上民兵连维护祖国南海海洋权益的感人事迹后,表示很受感动。B: 外交部部长王毅4月6日晚应约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电话。王毅说,我们反对任何一方在这一地区的挑衅言行,不允许在中国的家门口生事。 C: 专家提醒,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手部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戴手套。 D: 为了看书,那时的莫言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帮人家推磨、割麦子以换取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后来实在没书看了,就看《新华字典》,读得熟到以至于能把《新华字典》的错误都找出来。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 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 “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黄冈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 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
4、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他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B: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如《使至塞上》。 C: 《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写于一九三一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出自德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D: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
6、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B: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内容新颖和形式多样。 C: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D: 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 亦不详其姓字B: 其真不知马也 C: 亲旧知其如此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 , 为害一方。 B: 中央民族大学的副教授蒙曼,学识渊博,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C: 晚会上,那美轮美奂的歌舞,品味精良的小品,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 D: 客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托尔斯泰的接见。 |
9、 | 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选》——艾青——现代诗人 B: 《长城谣》——《燃烧的青春》——席慕蓉——当代诗人 C: 《星星变奏曲》——《上海文学》——江河——当代诗人 D: 《樵夫,别砍那棵树》——《美国读本》——莫里斯——美国诗人 |
10、 |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广场上空一片辉煌 ②每当国庆节到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姥紫嫣红。 ③鲜花、彩灯、礼花,映衬着人们的歌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④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五彩缤纷。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④② D: ②①④③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着,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 1 )在诗中“陆陆续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2 )下面这几句话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状态?“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 ( 3 )解释下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惨绝人寰:________ ②窒息:________ ( 4 )“他们”到底指的是谁?( 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第2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B: 诗歌第3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 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 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①;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②敬,兴孝弟③,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选自《荀子·王制》) (注释)①舆:古代的大车,这里指拉车。②笃:忠厚。③弟:同“悌”,友爱。 (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水 则 载 舟 水 则 覆 舟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 3 )结合选文内容,请概括荀子的政治观。 |
爷爷和“我”—起去割草,________,________。
( 2 )任选其中一个加下划线词(“爬行”和“钻”)或画线句①进行赏析。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上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1 )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②“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 3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任选一题写作
(一)半命题作文:
时间的磁带里记载着过往的行人,在眼前滑过,只有无法忘怀的留在心底。带着这份记忆,回首过去,珍惜现在,迈向未来,我们一起走过。
请以“与 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所写内容,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二)以“初三”为话题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初一,初二的那段日子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迷迷糊糊地走过了小学、初一,初二。现在我们正站在初三的中点线上,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可说。请以“初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