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 B: 时间 地点 导语 主体 标题 C: 标题 导语 主题 背景 结语 D: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
2、 |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B: 你若是想要读好书,那就得有毅力不可。 C: 《手机》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D: 春天的江南古镇,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8月21日里约,中国女排众志成城 , 战胜劲旅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在了奥运之巅。 B: 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C: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航天大国,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D: 傅园慧凭借率真的表现、情不自禁露出的夸张表情以及“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走红网络。 |
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B: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C: 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D: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
5、 | 下面文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快乐而沉静的春雨,缓缓飘落,洗去一冬的污秽,把珍藏心间的欢乐吐成遍地的新绿。汇聚,终成那娟娟溪流,潺潺萦绕这方黝黑的大地。你嬉戏于田间镐头,那湿润润的泥巴浸润了人们多情的心。踩着这三月春雨,在迷蒙的春烟里,走过这千年的小径,只是这几度春秋,你润泽哺育的人啊今何在?几度轮回,直到岁月变得殷红,小径处,轻烟似梦,唯一帘细雨,情依旧。 A: huǐ yǐng bǔ yānB: huì yíng bǔ yān C: huì yíng pǔ yīn D: huǐ yǐng pǔ yīn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B: 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C: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D: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精致 暗然失色 束手无策B: 惟幕 风餐露宿 自知之明 C: 炫耀 胸有成竹 狂妄自大 D: 寂寞 春华秋实 故名思义 |
8、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 存在感其实不是锋芒毕露,而是一种让人舒适又信赖的感觉。 C: 他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电影《阿拉丁》中与原版不一样的画风。 D: “五四”运动中,他是一个忧心忡忡,胸怀大志的热血青年。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B: 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C: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D: 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校园安全问题,有些学生却总是不以为然。 B: 妈妈经常告诫我要向老师不耻下问 , 不要有任何遗留的问题。 C: 有些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口出脏话,实在让人深恶痛绝。 D: 在中国,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 1 )一、二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色?( 2 )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理由。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C: 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 D: 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 ( 2 )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何陋之有? D: 康肃笑而遣之。 ( 3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 吾射不亦精乎?——我的箭法不精深吗? B: 无他,但手熟尔——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C: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射箭这门技艺! D: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
阅读《卖白菜》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等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①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②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
( 3 )文章最后,作者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请分析母亲流泪的原因。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的梦想
莫言
①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②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③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A)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④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⑤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⑥我问他:“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⑦他说:“岂止是不用放牛!”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⑧1973年,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⑨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书名就叫《胶莱河畔》。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故事是这样的: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⑩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B)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信的大意是: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看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
⑪后来,我调到保定,为了解决提干问题,当了政治教员。因基础太差,只好天天死背教科书。文学的事就暂时放下了。一年后,把那几本教材背熟溜了,上课不用拿讲稿了,文学梦便死灰复燃。我写了许多,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寄。终于,1981年秋天,我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的《莲池》发表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人的心里,都有一朵永不凋零的花。这朵花,或是蕴含深厚哲理的格言警句,或是沉淀文化精髓的唐诗宋词;或是苦痛时父母的一声关爱,或是跌倒时同学的一把搀扶;或是直面困难的勇气,或是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朵花,是一种情愫,一种力量,一种姿态。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开在我心中的一朵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内容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