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B: 未来五年,无锡将进一步提高综合抗御地震灾害,其中城镇防震减灾能力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C: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纸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D: 为了防止甲流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无可质疑 粗制滥造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B: 美味佳肴 沧海桑田 焦燥不安 鼠目寸光 C: 莫衷一是 任劳任怨 胸有成竹 慷概大方 D: 海誓山盟 鸣锣开道 拖泥带水 冥思遐想 |
3、 | 选出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脆弱(chuì) 涸澈(hé) 禀赋(bǐn) 狡黠(xiá)B: 笔砚(yàn) 浸透(jìn) 纤细(qiān) 泮官(pàn) C: 晕圈(yùn) 烤烙(lào) 挑剔(tī) 婆娑(suō) D: 校订(jiào) 佛教(fú) 甬道(yǒng) 玄虚(xián) |
4、 |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辞爷娘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 D: 唯闻女叹息 闻之笑曰 |
5、 |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瞥见(piē) 给予(gěi) 游弋(yì) 鸠占鹊巢(jiū) B: 亵渎(xiè) 骈进(pián) 旁骛(wù) 恍若隔世(huǎng) C: 驰骋(chěn) 濡养(rú) 惊骇(hài) 间不容发(fà) D: 灰烬(jìn) 广袤(mào) 矗立(zhù) 大发雷霆(tínɡ)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小到大,我经历的离别很多,但是每一次的离别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永远积淀在生命里。B: 据记载,康熙皇帝能一口气看上二十折昆曲戏,不仅对所演戏目如数家珍 , 还曾为欣赏昆曲而临时改变行程。 C: 舞台上,各个演员都使出了自家的浑身解数和本领,来博取观众的喝彩。 D: 经过警方几十个日夜的调查,这起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了。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尽管专家称欧洲急性肠道病疫情或将缓解,但人们对此依然诚惶诚恐。B: 南方的持续低温使得今年江南的春天姗姗来迟。 C: 音乐会上,中国爱乐乐团惟妙惟肖地演奏了二十多首中外名曲。 D: 对于小学生来说,严肃认真的说教有时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适时的讲故事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8、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 , , , 。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 ①④⑤②③⑥B: ③①④⑤②⑥ C: ③④⑤②①⑥ D: ①②④⑤⑥③ |
9、 | 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比赛 B: 选取伴侣 C: 通报消息 D: 娱乐健身 |
10、 | 下列加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艳之至(极点) 酷肖(相似,像) 脂粉奁(盒子)B: 夜阑人静(深) 彻夜不寐(睡) 下午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C: 千山万壑(低谷) 朔方(北) 荷戟(持,拿) D: 旸谷(日落) 污秽(肮脏) 盛气凌人(侵犯;欺侮)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_______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________的境界。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的“真意”指的是________。( 2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蒙骜①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B: 有敢为魏使通者/死 C: 宾客/莫敢谏 D: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 (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患 ________ ②克 ________ ③使 ________ (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②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 4 )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⑫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3期。有删改)
( 1 )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后打枣。
( 2 )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②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 3 )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5 )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中国年画,民俗文化的一种图解
曾禾
①在春节传统习俗里,年画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②学者冯骥才曾把木版年画称作“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这一“源头”确实历史悠久。(A)汉代民间已有人在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大将就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平安无事。李世民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作“门神”。民间便纷纷效仿。(B)
③宋朝时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使得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此时,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从镇宅消灾演变为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后又逐渐形成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C)
④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更为成熟,使得木版年画得到飞速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D)
⑤年画在清代进入鼎盛期,康乾年间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为年画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俗小说的风行,又为大量的年画作坊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清代年画题材多,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受西洋绘画风格的影响,明暗透视的技法也在年画创作中得到应用,有的作品在画面上还直接印上“仿泰西笔意”等字样,年画也因此成为清代西风东渐的一个窗口。
⑥年画的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被称为“纸画”,明代被称为“画贴”,清代被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朝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与此同时,年画拥有了固定含义,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画作,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
⑦可以说,中国民间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因为,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大量的人文和自然信息。年画虽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呈现出相对固定的价值取向与特征。第一,吉祥的主题是中国各地年画创作的共同观念。第二,年画的造型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第三,想象力在年画艺术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第四,各地年画工艺都有固定的传承方式和工艺流程传统。
( 1 )第⑤段中的“西风东渐”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
作文(二选一)
【题一】请以“这样挺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 不少于600字;④ 不能出现透露自己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题二】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千……“忍不住”是常有的现象,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
请以“ 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忍不住”前面和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