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四川省阆中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 荒山变绿产业兴,青砖蓝瓦新居起。
C: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D: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怎能不赞叹不已呢?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酝(niàng) 清(chéng) 三吾身(xǐng)
B: 妥(dāng) 职(chèn) 参不齐(chā)
C: 分(qí) 缈(piāo) 人迹至(hǎn)
D: 干(hé) 勃(péng) 随声附(hè)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冰心先生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书写下去。
C: 休斯顿地区的热带风暴预警使民众躲在家里不出门,许多店家生意一蹶不振
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 , 让我们深受教育。
4、

下列各句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胸襟狭隘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 , 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
B: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 各有千秋。
C: 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D: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5、

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2)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我们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

A: 静默 慈善 慈祥
B: 静默 慈祥 慈善
C: 沉静 慈善 慈祥
D: 沉静 慈祥 慈善
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我犹豫不绝,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B: 回家途中遇到一位故友,我不得不停下来与他寒喧一阵子。
C: 但我也不是个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一阵阵炒菜的香味飘来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
D: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变换莫测,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在北宋哲宗朝首次修撰颁行,到徽宗朝由将作监李诫重新编修。在正文之外,全书前还有目录和“看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世界建筑史和整个人类文化遗产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①《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编订的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专著

②对当前的古建筑修复、仿古建筑施工与古典风格室内外装饰等也有直接的参考指导作用

③这样一部既有理论根基又有详尽工程技术细节指导的专著

④被学界称为“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

⑤“看详”主要是对各种“作”制度中若干规定的理论依据的简要阐述

⑥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A: ①⑥④②③⑤
B: ③④②⑥①⑤
C: ④⑤②⑥③①
D: ⑤①④⑥②③
8、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蚯蚓和狐狸》《骆驼和宙斯》是嘲笑那些吹牛皮说大话的人,《蚂蚁和蝉》是讽刺那些好逸恶劳的人。
B: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C: 《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D: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9、对名著《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每次希望都破灭了。最后一次,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B: 祥子和小福子是两情相悦的苦命人,但最终不能结合在一起的原因是贫穷,因为祥子无力负担起要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酒鬼爸爸的责任。
C: 祥子拉着一辆黄包车在风雨中哆嗦,在烈日下喘息,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也让读者对有生活追求的祥子产生同情。
D: 本书中,老马、小马都是祥子的“缩影”,他们在人生中都走向了堕落。
10、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 其一犬/坐于前
C: 康肃/笑而/遣之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游湖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 1 )“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 2 )“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 岛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锻炼)之未定。
B: 时韩退之(代理)京兆尹。
C: 岛(详细地)对所得诗句。
D: 神(离开)象外。
( 2 )下面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炼未定 ②引手作推敲势 ③观者讶

④退之立马久 ⑤因与岛为布衣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⑤
(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A: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官吏推搡到京兆尹(韩愈)面前。
B: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左右两边围拥着的官吏阻拦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C: 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D: 马上,担当护卫的官吏停下来并拥护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 , 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 1 )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 2 )第③段中画线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3 )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 4 )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 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 3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距离近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青春期盛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