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你现在就为几千万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天体变化担心,岂非杞人忧天?B: 北京小吃举世闻名,在此谈吃,要谦虚点,切不可班门弄斧 , 贻笑大方。 C: 昨天足球赛中他一人进了两球,今天眼里就没有别人了,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 行百里者半九十 , 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更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
2、 | 下列回目不属于《水浒传》的一项是( ) A: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B: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C: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主乃修身 D: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汨没破坚城 |
3、 | 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语,前一处为形容词,后一处为名词。 B: “我们在下午的会议学习文件 , 请把学习文件提前复印出来。”这句话中划线的短语,前一处为动宾短语,后一处为偏正短语。 C: “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同情反感强烈”。 D: “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这个二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 |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畸形(jī) 悄然(qiǎo) 深恶痛疾(è) B: 溃退(kuì) 要塞(sài) 绯红(fēi) 锐不可当(dānɡ) C: 镌刻(jūn) 默契(qì) 解剖(pāo) 藏污纳垢(ɡòu) D: 履行(nǚ) 犀利(xī) 窒息(zhì) 杳无消息(yǎo) |
5、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D: 叙利亚的孩子在废墟中唱着:“在战火和摧毁中,我们的伤口很深”。 |
6、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是一项是( ) A: 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没力的样子。 B: “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两个月了。”班主任说:“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循序渐进地学好功课。” C: “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D: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 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 , 却还是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 C: 这个孩子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更不敢说话了。 D: 他说话总是扑朔迷离的,让人摸不清头脑。 |
8、 | 选择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何足挂齿 B: 寻向所志 所向披靡 C: 其两膝相比者 比肩接踵 D: 其船背稍夷 化险为夷 |
9、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颁发 震憾 磨肩接踵 哗众取宠 B: 禁锢 劳碌 战战惊惊 丝豪不爽 C: 俯瞰 斟酌 正经危坐 如坐针毡 D: 鼎盛 意蕴 信手拈来 雕梁画栋 |
10、 | 老师想让同学们简单了解一下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特意选了几幅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请你选择作品与书体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一) (二)
(三) (四) A: 第一幅是隶书,蚕头雁尾,古朴厚重。B: 第二幅是行书,收放结合,潇洒飘逸。 C: 第三幅是小篆,圆劲均匀,平衡对称。 D: 第四幅是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1 )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②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③。”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志:通“识”,记。②冀:希望。③炯戒:警戒。 (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①或谓君不善学或:________②吾悉能志之悉:________ ( 2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 3 )请结合选文概括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
①近日,又一次到大庆铁人纪念馆参观,不经意间看到一则资料,颇为感慨,思绪万千。
②1964年,当时的石油工业部写了一个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一个国家有了民气,就能傲视和排除各种困难,不屈服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民气,指的是民众的精气神,是广大民众所焕发出来和凝聚起来的一种气势和气概,说到底就是民心。“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古往今来,民气盛,则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民气旺,则国运昌,国力强。反之则一盘散沙,民弱国衰,分崩离析。
④中华民族历来重“民气”,讲“民气”,聚“民气”。每当处于重要历史关头,或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或面临重大事件和重大任务时,“民气”就会迅速聚集和喷发。近现代以来,无论是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华振兴”;无论是唐山大地震、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还是举办亚运会、奥运会、世博会,都呈现出“民气”昂扬高涨的壮丽图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丢掉过“民气”,也没有失掉过“民气”,昂扬的“民气”一直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正因为有了昂扬的“民气”在, △ 。
⑤昂扬的“民气”从哪里来?怎么来?它既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又不可能“吹”出来、喊出来。昂扬的“民气”,靠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理想信念,靠的是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概,靠的是把一切困难都踩在脚下的乐观自信和冲天豪气,靠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诚团结。然而,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压力,面对复杂变化的形势和任务,满腹牢骚的有之,怕字当头的有之,困惑迷茫的亦有之……然而,“气可鼓不可泄。”著名美国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经沿着红军长征路线对长征做过深度访问,访问后期他曾动情地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昂扬的“民气”来自于这种精神,也孕育出这种精神。昂扬的“民气”正是靠一以贯之的信仰、信念和信心,靠一如既往的自尊、自强和自信,靠一往无前的勇气、斗志和意志才能赢得。
⑥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说:“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这是一个浩养昂扬的“民气”的大好时代,浩养昂扬的“民气”成为历史的必然。
(取材于徐文秀《浩养昂扬“民气”》)
( 1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全国各省市驰援湖北医疗队人数一览表
省市 |
人数 |
省市 |
人数 |
省市 |
人数 |
北京 |
1215 |
山东 |
1782 |
海南 |
843 |
天津 |
1289 |
江苏 |
2757 |
四川 |
1458 |
上海 |
1608 |
浙江 |
1985 |
贵州 |
1401 |
重庆 |
1614 |
安徽 |
1324 |
云南 |
1132 |
河北 |
1090 |
福建 |
1366 |
陕西 |
919 |
内蒙古 |
798 |
江西 |
1201 |
甘肃 |
776 |
黑龙江 |
1534 |
河南 |
1262 |
青海 |
239 |
辽宁 |
2045 |
湖南 |
1458 |
宁夏 |
787 |
吉林 |
1179 |
广东 |
2452 |
新疆 |
387 |
山西 |
1509 |
广西 |
961 |
—— |
—— |
附:新疆生产兵团107人,中国人民解放军4000多人。 |
(数据来源于人民日报,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5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只乌龟懒洋洋的在晒太阳,向海鸥抱怨她的不幸,说没有人来教她飞翔。一只老鹰飞过来,听到她的哭诉,便问她如果带她到高处,并在空中飘,肯给他什么报酬。她说:“我愿给你红海中所有的财宝。”老鹰说:“那么我就教你飞吧。”他将她抓在爪里,几乎冲上云端,突然地将爪一放,乌龟就掉在一座高山上,跌得粉碎。乌龟在临死时叫道:“这是报应,因为我在地面上行动都困难了,为什么还想飞到云端里去呢?”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若选(一):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若选(二):请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一)请以“将 化作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不必踏破铁鞋,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求的过程,也许无法学会珍惜……请以“学会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容易显露个人信息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