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宁波市镇海仁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本次年终考核,学校里的老师基本上都过关了,大家不需要担心。
B: 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自上映以来不断打破各种记录,成为内地首部跻身30亿票房大关的导演。
C: 在各项政策措施出台之后,雾霾得到了有效控制,可是谁敢担保它不会不卷土重来?
D: 我们既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又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

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

A: 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埂咽。
B: 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 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3、下面语段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用心专一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____①___,执着一点,方能___②___。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____③___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也许自己享受不到苦心____④____的树上的果实,但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A: ①心无旁骛 ②水到渠成 ③浇灌 ④经营
B: ①心猿意马 ②水滴石穿 ③浇注 ④钻营
C: ①心无旁骛 ②水滴石穿 ③浇灌 ④经营
D: ①心猿意马 ②水到渠成 ③浇注 ④钻营
4、下列对《木兰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 “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这句话既是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也是描写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
D: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5、

下列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性情孤僻 略输文采 世外桃源 扑朔迷离
B: 兴高采烈 气宇轩昂 祟山峻岭 漫不经心
C: 憨态可掬 如坐针毡 不骄不躁 虚怀若谷
D: 察颜观色 刮目相看 面面相觑 虎视眈眈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________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贵低俗淡泊平静
B: 高雅低俗淡然平静
C: 高贵浊俗淡然平和
D: 高雅浊俗淡泊平和
7、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朗读者》节目上,主持人董卿引经据典,妙语连珠 , 令人钦佩。
B: 小祁英俊帅气,风度翩翩,但对人对事过于苛求,经常吹毛求疵
C: 端午节到了,妈妈提醒小贞吃粽子、挂莒蒲、熏艾草;小贞却不以为然
D: 六月的澄碧湖,水波荡漾,周边的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 风景宜人。
8、划线字音形有误的一项( )
A: 发(bān) 遗(zhǔ) 树(jiàn) 裁(zhòng)
B: 巨(é) 威(nuó) 越(zhuó) 联(méng)
C: 款(bō) 立(shè) 利(xī) 投(zī)
D: 献(gòng) 琴(lún) 透(shèn) 清(xuè)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á)粉 (kè)守 (zhóng)伤 前(pú)后继
B: (xuán)虚 (jī)取 懒(duó) 大发雷(tíng)
C: (zhé)扣 (zhēn)言 (dùn)词 自吹自(léi)
D: 停(zhì) 尴(gà) (huàn)养 (jiāo)揉造作
10、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在做每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将“认真思考”与“深思熟虑”调换)
B: 我看谁也不可否认这出戏没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应去掉“没”字。)
C: 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号召 IT 企业多开展走进校园、服务教育。(修改:在句末加“的活动”。)
D: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采取”改为“进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本词上阕描写边塞________,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________的艺术风格。
( 2 )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 1 )解释下列句子加线的词。
①渔人甚之( ) ②阡陌交通( )
③颖脱不( ) ④时无酒,亦雅咏不辍 (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 为乡邻所贵
B: 博学善文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C: 黄发垂髫,并怡自乐 每一醉,则大适融
D: 弦徽不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 4 )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两会与传统文化

【两会镜头】

3月8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名为“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上,《易之歌》《道法自然》《万世师表》《美哉!诗经》……一篇篇由名家咏诵、交响乐伴奏的作品,让人不由得被传统经典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

中华经典,“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前,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现象级”的姿态,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也让传统经典真正落地,变得可触可感、亲切可人。

3月4日下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部长通道】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微笑作答:“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还当场吟诵了两首唐诗。

陈宝生称,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进入教科书;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比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还要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摘自2017年3月4日《澎湃新闻》)

【代表建言】

今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走红,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来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更是让很多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呢?两会期间,不少上海代表建议要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呼吁大力促进传统教育进课堂。

(摘自2017年3月12日东方网)

王本朝认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既要传播传统文化,也要传播现代文化,而且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冯骥才指出:“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全社会有必要重视起来,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思想上纠正了某些认识偏差,才能真正上好传统教育这一课。”范小青说。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 1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至少答出三点)
( 2 )对于两会代表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你持怎样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 3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媒体优秀节目的推出,正唤醒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
B: 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C: 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
D: 只有传统文化进课堂,才能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阅读《荷花之谜》,完成小题。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 1 )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

( 2 )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3 )“沉睡了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划线字“近”能不能删掉?请说明理由。

( 4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

(一)春天在我心中

(二)在 中起飞

要求:①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青春期盛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