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字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疤(chuāng) 震(sǒng) 针(jiū) 腐(yú)
B: 蹒(shān) 栏(zhà) 箱(qiè) 交(xiè)
C: 尴尬(gān gà) 吊(yán) 开(qiào) 米(yǎo)
D: 惟妙惟(xiāo) 烦(zào) 败(tā) 愧(zuò)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B: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梨树林里忽明忽暗地走着。
C: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
D: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 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
C: 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
D: 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蓬(gāo) 荇(zǎo) 咄逼人(duō) 色厉内(rěn)
B: 或(jiàn) 出(zhàn) 满脸须(qiú) 人迹至(hán)
C: 进(pián) 尾(zhǔ) 言简意(gāi) 揉造作(jiǎo)
D: 冠(miǎn) 骗(kuāng) 不人事(xǐng) 箪食浆(f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语文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C: 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D: 老舍先生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6、找出词性不相同的一组( )
A: 游泳 增加 制造 学习
B: 慌张 漂亮 干净 希望
C: 你们 咱们 那样 哪里
D: 假如 如果 要是 而且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 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 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 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 ②③④①⑤
B: ②③④⑤①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9、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轨电车具有缓解道路拥堵、降低环境污染的现象。(将“现象”改为“特点”)
B: 对意大利总统马塔雷说,中方愿同意方发扬和传承合作精神。(将“发扬”和“传承”互换位置)
C: 赛凡科幻空间所出品的首批模型,两天时间全部售馨卖光。(删除“全部”)
D: 为了防止此类事故不再发生,哈尔滨民警大队及时采取安全整顿措施。(删除“防止”或“不”)
10、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搭(shàn) 窒 (bǐng) 入不出(fū) 自怨自(ài)
B: 噬 (niè) 饿(piăo) 安土迁(zhòng) 妄自薄(fěi)
C: 语 (kuáng) 悲(chuàng) 羽而归(shà) 饥载渴(zài)
D: 静 (mì) 害 (qiāng) 古如斯(gèng) 汗流背(ji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选自《海峰先生文集》)

【注】①富溢: 极富。②别馆: 即别墅,指住宅以外另建的园林馆舍。③工: 精巧。④勤劳王事: 为朝廷效力。⑤临朐: 地名。⑥訾: 毁谤、非议。⑦欹: 斜。⑧有以自得:自己有所领悟。⑨殷: 深。⑩朘(juān): 剥削。⑪苑囿: 园林。

(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雍 正 之 初 予 始 至 京 师 则 好 游 者 咸 为 予 言 此 地 之 胜。

( 2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榜: ________ 累: ________

(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万柳堂昔盛今衰的景色变化。

( 4 )文章最后一段揭示了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________;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1 )在原文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必说碧绿的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________;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2 )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 3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中的“伏”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 4 )说说第⑦的写法。
( 5 )谈谈第⑧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 6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为什么?
( 7 )选出对课文理解有错的一项( )
A: 本文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B: “百草园”部分作者进行了生动描写,并且描写了生动有趣的园中生活、神话传说,来突出“‘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
C: 用两个“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前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后一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
D: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中不适宜于拍雪人,塑罗汉,这么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语段详写捕鸟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甚至连“张飞鸟”养不过夜也写,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紧扣“乐园”。扫、露、支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写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虽没有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①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②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文学能够繁荣文化,它的健康发展,必将不断丰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人学文化等。文学能够提升国民的素养,正如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激发国民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13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③因此,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④文学还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创造的精神。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真力。

⑤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精神行为,作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作家们需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大的清理和更新,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土壤中挖掘和吸取营养,认认真真写作,而非随心所欲地码字。文学要出精品,出人民满意的作品,就需要作家动真情出真力,方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文章围绕论点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________。
( 2 )阅读选文第②段,简要分析文学能助力“中国梦”的原因。
( 3 )结合第②段画线句,请从所说“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古诗词对你的影响。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磨炼”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错、qq群成员名字大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