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吉林市第十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全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通过今昔对比,把人类破坏环境而引发的悲剧触目惊心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强烈的呼声警示世人,呼唤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C: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D: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句话独句成段,有痛惜,也有谴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承,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D: 为了加强管理,每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总是一边站着一位值班领导。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B: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C: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4、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流会上,李教授通过一系列贴切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 又耐人寻味。
B: 他填报志愿时,想报北大,又想报复旦,真是见异思迁
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 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坎坷 脑髓 妇孺皆知 拈轻怕重
B: 幅射 沉湎 周而复始 前扑后继
C: 喧嚷 锤炼 来势凶凶 栉风沐雨
D: 拮责 愧怍 威风凛凛 锋芒必露
7、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huì) 凄惨 人才济(jǐ) 鹤立鸡群
B: 夷(bǐ) 戳穿 衣衫褴(lǚ) 萎糜不振
C: 丽(chì) 澄澈 斯底里(xiē) 气吞斗牛
D: 窸(sū) 犀利 然若失(mǎng) 与日剧增
8、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到女儿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妈妈眉开眼笑 , 喜不自禁。
B: 她灵机一动 , 为自己的新小说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名字。
C: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 近年来,新疆考古出土了多条裤子,其中一条距今已有1500多年,不仅样式是当今时髦的灯笼裤型,而且用的还是现在仍流行的百褶面料,真是不可思议
9、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和煦(xù) 更上层楼(ɡènɡ) 兴高采烈(xìnɡ)
B: 驯服(xùn) 恪守不渝(kè) 拐弯抹(角mò)
C: 稽查(jī) 谑而不虐(xuè) 厉兵秣马(mò)
D: 炮制(pào) 甚嚣尘上(shèn) 心宽体胖(pànɡ)
10、下面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二月四日作①【宋】陆游 秋行 【宋】徐玑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 1 )《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秋行》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从________可以看出来。

( 2 )两首诗歌都有“闲”字,诗人的心境是否一样,请作具体分析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古文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列横线词语。

①野芳而幽香(________)

②杂然而前者(________)

筹交错(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并交代亭名的由来。
B: 第二段描写了琅琊山朝暮、四时之景的变幻无穷,写出了太守的欣赏山水之乐。
C: 太守日暮醉归的情景,表现出太守因仕途不得意沉醉于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
D: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面,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今天,我国又增加了4例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这使我国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已经增加到11例,涉及了上海、安徽、江苏、浙江4个省市。人们不禁要问:禽流感怎么了?为什么这几年总要不断地闯入人间,导致人类疾病?
  ②禽流感病毒不断闯入人间与生态环境、病毒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③在生态环境方面,首先是禽流感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禽流感病毒原本在禽类动物(特别是野生水鸭和野生禽类)中流行。而近十几年来,禽流感病毒在饲养家禽中暴发流行的情况越来越多。自从1959年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暴发记录以来,前20年仅有4次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记录,后来的20年有13次,最近的7年发生了7次。禽流感在家禽中暴发的次数越多,病毒越容易跨越物种闯入人间。禽流感暴发增多的原因有人认为与家禽产业的飞速增长有关。
  ④病毒感染人类或动物,首先要和被感染细胞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才能钻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感染。这种能和病毒结合的蛋白质被称为“受体”。流感病毒的红细胞血凝素是专门负责与感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的。因此,人们称其为病毒感染的“开路先锋”或打开细胞之门的“钥匙”。人类与禽类细胞上的受体差别是很大。所以,流感病毒家族的成员各自有各自的“领地”。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不会轻而易举地直接感染人类,或在人类中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⑤但是,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在多物种中流行的病毒,尤其禽流感病毒,尽管它们常常不能直接感染人类,但有些哺乳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存在与禽流感病毒结合的受体,因此它们有时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借助一些哺乳动物为“跳板”,逐渐进化成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例如:它可以先感染猪、猴子等哺乳动物,使自己逐渐适应哺乳动物体内的环境,再经过“二次跨越”感染人类,有逐渐“学”会感染人的本领。
  ⑥流感病毒又是一种非常容易变异的病毒。不仅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复制错误,而且容易插入或被插入其他流感病毒的基因。有时,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也会同时感染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猪或其他哺乳动物就可能成为两种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在猪体内发
生基因重配,禽流感病毒“嫁接”给人流感病毒,成为一种能够感染人类的新流感病毒。
  ⑦禽流感病毒的物种间差距逐渐缩小。最近,许多科学家发现,禽流感病毒越来越容易感染人类了。首先,有科学家发现,人肺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也携带有禽流感样病毒的受体,
所以,禽流感病毒有可能直接感染人类。后来,又有人发现,人流感病毒能与鸡的上皮细胞结合,而且还在鸡的肺组织中发现了人流感样病毒。如果如此,禽流感病毒似乎有可能不借助其它动物,直接在鸡的体内和人流感病毒“嫁接”了。最近科学家发现,某些以前主要感染鸡肠道的禽流感病毒逐渐从鸡的肠道上皮向呼吸道上皮转移,而鸡的呼吸道中的温度与人呼吸道的温度比较接近,这可能使禽流感病毒发生人类环境的“预先适应”,为逐渐进化成流感病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⑧人类为了生存在不断地改造世界,病毒为了生存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尽管本次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如何跨跃到人类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永无止境。
                                                ——选自蔡皓东医生博客

( 1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 2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从1959年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暴发记录以来,前20年仅有4次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记录,后来的20年有13次,最近的7年发生了7次。

( 3 )结合语境理解第④段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人们称为病毒感染的“开路先锋”或打开细胞之门的“钥匙”。
①句中“其”指代什么?
②句中的“开路先锋”和“钥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选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

A: 禽流感病毒在近十几年来才在饲养家禽中暴发流行。
B: 禽流感病毒不会直接感染人类,而是先感染猪或猴子等哺乳动物,然后再经过“二次跨越”感染人类。
C: 在鸡的肺组织中发现了人流感样病毒,说明禽流感病毒的物种间差距在逐渐缩小,禽流感越来越容易感染人类了。
D: 本次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如何 跨跃到人类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跌倒了也要笑
①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② 跌倒也要笑,是苦中作乐的顽强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具有这样的可贵品质,早晚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即便壮志未酬,也会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当年,曹操兵败赤壁,80万大军被扫荡一空,身边只有数骑。逃亡路上,将士都心情沮丧,无精打采。曹操却谈笑风生,似乎是在凯旋。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周围的人,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不久便脱离险境,回到魏地。后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没要太长时间。
④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这一跤让他跌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先贬黄州,又贬颖州、惠阳,最远贬到海南儋州,这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面对人生低谷,超强的乐观精神救了他,东坡放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于是,黄州城外赤壁山前开怀一笑,《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便横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
⑤曾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一个苹果砸中了牛顿,还有一个苹果在乔布斯手中,这个苹果被咬去一口,是他多年遭受苦难的隐喻。创业、跌倒、再创业、再跌倒,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可是,他的手下居然发动“政变”,把他从自己的公司扫地出门。跌了这样的大跟头,他不过淡然一笑,又开始重新 创业。不久,机会来了,他原来的公司终于看到了他的价值,又请他回去主持大局。从此,他便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事业一路高歌,奇迹接连出现,他的产品影响了整个世界。
⑥《菜根谭》说得好:“得意时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就是说,作为一个修行人,处处顺境,就得不到真实修行;必须要在逆境中,才能够有所成就。作为一个创业人,不经失败,不跌跟头,没有“跌倒也要笑”的精神,也不会真正成熟。只有在跌倒的时候仍然能够直面南天,能够仰天长笑,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选自微博)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第① 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 3 )选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4 )选文③、④、⑤段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 5 )下面哪一句话不能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 )

A: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B: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 居郧
C: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D: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请以“翅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默落丶此釹孓”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