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南部县黄金镇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抬》,作者鲁迅是我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还有《呐喊》《彷徨》。
B: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C: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家君”与“尊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ān) 补(jiào) 军(tiě) 为人知(xiān)
B: 污(suì) 匙(shī) 果(shuò) 躬尽瘁(jǖ)
C: 可(hàn) 罚(chéng) 育(bǔ) 而不舍(qì)
D: 气(fēn) 相(chèn) 古(gèn) 深痛疾(wù)
3、下列句子中,没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D: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 , 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 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C: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 , 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5、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A: 比喻、排比、对偶、对偶、设问、对偶
B: 反问、互文、对偶、互文、设问、对偶
C: 反问、排比、互文、对偶、设问、对偶
D: 反问、排比、对偶、互文、反问、互文
6、中国新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 )
A: 穆旦
B: 冯至
C: 方然
D: 牛汉
7、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轻声念着湖泊的名字,而湖水轻吻着堤岸的声音被微风吹送着穿越芦苇而来,两种声音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
B: 帕斯卡尔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在他的哲学里,似乎思想就是那样一种东西——内化的时候,如同一副铠甲;外化的时候则像钙质。
C: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D: 国旗缓缓而降,生命的尊严冉冉升起。让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向那些骤然逝去的生命志哀,为我们历经磨难的民族积蓄生的力量!
8、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 《猫的故事》——梁实秋——现代散文家
B: 《小地主》——周晓枫——当代女作家
C: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英国小说家
D: 《盗草》——田汉——现代作家
9、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梁(dòng) 干(gù) 塌(tān)
B: 拦(zhē〕 呼(xiào) 隙(féng)
C: 溜(da) 坑(chuō) 微(báo)
D: 劳(chóu) 看(zhà) 鲜(nèn)
10、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C: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D: 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 1 )诗中“_______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2 )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肝,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每辞升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饰名姝之 遗________

②秋毫无 犯________

(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辞升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 3 )结合选文,举例说说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父亲的信》,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我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作者:胡智慧 选自《羊城晚报》)

( 1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 2 )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3 )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 4 )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是________(引用原文)。第五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________。
( 5 )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飘香

申琳

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8日12版)

( 1 )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 2 )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 3 )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
( 4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 5 )文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作者的童年充满槐花香的味道,你的童年味道是怎样的呢?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仔细观察,有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ai那么の虚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