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奠基 慌急 妇孺皆知 推卸B: 揩背 烦躁 慷慨淋漓 翮眼 C: 竹篾 搁放 一泻万丈 婉转 D: 泛滥 趋避 颠沛流离 高梁 |
2、 | 找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A: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B: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 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C: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D: 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
3、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 走五,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C: 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D: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栋梁(dòng) 干涸(gù) 坍塌(tān) B: 遮拦(zhē〕 呼啸(xiào) 缝隙(féng) C: 溜达(da) 戳坑(chuō) 微薄(báo) D: 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 |
5、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 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D: 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干多万个相关网页。 |
6、 |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尝试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的能力。 B: 我们都受挫折后,怨天尤人是徒劳的,认真总结教训,才是上策。 C: 人们希望走进校园去健身,但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 D: 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之交,谋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 |
7、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客中闻雁 [宋]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①。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②霜欲起千村杵③,带月如听绝漠④笳⑤。 我亦稻粱⑥愁岁暮,年年星鬓⑦为伊加。 [注释]①物华:自然景物(变化)。②和:相伴。③杵:捣衣声。④绝漠:边远沙漠之地。⑤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管乐器。⑥稻粱:比喻衣食生计。⑦星鬓:发白的头发。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诗人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 B: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劫掠(lüè) 娉婷(pīn) 颠簸(pǒ) 天衣无缝(fèng) B: 寂寞(jì) 秩序(zhì) 折损(zhé) 惟余莽莽(mǎng) C: 圈养(juàn) 绯红(fēi) 瞥见(piě) 栩栩如生(yǔ) D: 侍候(shì) 修葺(qì) 轻觑(qù) 头晕目眩(hūn) |
9、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的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10、 |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是。 A: 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 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和圣贤的根本标志 C: 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 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①.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②,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乞留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③.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④,即日焚裘。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桓南郡:桓玄,东晋将领,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殷荆州:殷仲堪,东晋将领,官至荆州刺史。罗企生: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②出市:到刑场。③宥(yòu)赦免。之:指罗企生的弟弟罗遵生。④问:音讯。这里指罗企生被杀的消息。 (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①桓素待企生厚________ ②存亡未判________ ( 2 )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放了你 B: 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放了你 C: 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赦免你的罪行 D: 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赦免你的罪行 ( 3 )罗企生的两次回答反映了他内心的两难:第一次回答拒绝偷生是想要________,第二次回答恳请桓玄则是想让弟弟代替自己________ ( 4 )根据选文内容,它最适合归入的《世说新语》门类是( ) A.德行 B.文学 C.自新 D.捷悟 |
报答别人和促进自己
江舟人
①路遥弟弟王天乐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路遥在电话里告诉我:“去领奖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想办法。”名满天下后尚且为钱所苦,路遥出名前遇到过多少生活上的困难,也就不难想象了。
②生活上有了困难,自然少不了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随着《人生》破空而出,路遙名气渐长之后,一些曾帮过他的朋友,便有事没事都去找他。对此,专心于创作的路遙则一概置之不理,甚至连见一面说会话的简单要求,他也不能给予满足。随之而来的,自是充斥着“路遥忘恩负义”之类的埋怨之声。
③一天,实在听不过去的好友海波找到路遥,提醒他应该知恩图报。闻此,路遥点上一根烟,猛吸一口后徐徐道:“像咱这种出身的人,要想成点事,就不能报这些恩;要报恩,肯定一事无成。为什么呢?因为咱来自社会底层,每前进一步,都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那些帮助,对于当时的咱都很重要。有人给咱借钱花,有人处处抬举咱,你说这恩情大不大,是不是都该报?该报的恩这么多,咱又有多少能耐呢?除了能写几个字,打官司不如法院的人,处理纠纷不如派出所的人……那些求咱的人,以为咱面子大、分量重,一句能顶他们一万句。你说是这样吗?”也不等对方回应,他又吸上一口烟,继续道:“另外,如果咱把工夫花在这些事上,还怎么看书搞创作?创作搞不上去,像一只光叫唤不下蛋的鸡,谁还能看得起咱?这样说,绝非不讲人情,不愿报恩,而是要实事求是地报恩,脚踏实地地报恩,把报答别人和促进自己结合起来。”
④“所以,咱一直努力地写东西,出作品。如果写出的作品能说出他们的真处境、真感情、真担心、真期望,那么这恩就报深了:不但他们能感觉到,他们的儿孙也能感觉到,历史也能感觉到。”这番极具生命智慧的话语,在令海波茅塞顿开的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路遥那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选自《杂文选刊》2019年2期)
( 1 )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链接】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 a 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 b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母亲 c 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 d 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1 )母亲为什么把钱交给“我”,叫“我”去把牡蛎钱付清?你认为若瑟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①就 ②突然 ③赶紧 ④马上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百草园,鲁迅曾经走过,留下了童年的快乐记忆;井房,海伦•凯勒曾经走过,唤醒了她求知的欲望;北海公园,史铁生曾经走过,激发了他生命的烂漫绽放……
有很多地方,你也曾经走过,那人、那事、那景,触动了你的心弦,带给你人生的启迪,请以“这里,我曾经走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重新拟定题目。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